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棒热处理工艺探究
发布时间:2012-11-19     来源: 光伏产业观察网
本文摘要: 作者: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程小理、陈洁、苏金玉、李仪成、阮善斌、马燕 单晶拉制过程中,由于头部氧施主效应影响,往往会...

  众所周知,单晶硅棒氧含量从头部到尾部逐渐减小。一般而言,在直拉单晶硅中,一般都存在热施主效应,使得刚制备的直拉单晶硅头部电阻率出现虚高现象。对于直拉单晶硅而言,热施主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与氧有关的缺陷,晶体生长过程中,降温过程相对缓慢,且头部在450℃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头部更容易产生氧施主作用,通过在650℃热处理可以消除原生的氧热施主,恢复真实的电阻率。这是因为在650℃-800℃温度区退火时,氧的扩散能力强,氧沉淀易于长大。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间隙氧开始均匀成核,聚集形成氧沉淀,致使间隙氧浓度降低。换句话说即间隙氧浓度的消失主要归结于氧沉淀的迅速长大,而核心正是原生氧沉淀。另外,低温热处理时氧的过饱和度较大并且此时的成核临界半径较小,所以低温热处理时氧沉淀易成核。由此可见晶棒冷却时必须要快速跨过氧施主形成的温度区域,才能使晶棒电阻率恢复到合格范围之内。这就不难解释冷却方式Ⅱ、Ⅲ和Ⅳ电阻率没有降到合格范围内的原因。

  总结

  本文研究了在750℃和720℃下p型单晶高阻硅棒的退火试验,通过对退火晶棒的快速冷却,使得单晶拉制过程生成的热施主效应在退火后即被完全消除,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回复到硅棒的真实值。结合氧施主在硅棒中退火前后的表现,讨论了电阻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此次硅棒/方棒的退火不仅可以避免因硅片退火而出现的崩边、翘曲等问题,而且方便、易于操作。为单晶硅棒成品率的提高及成本的降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