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网发电工作组进展还是很顺利的。说句良心话,很多标准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国际上没有标准可以参考。部分虽有可参考,但是他们的标准框架体系过粗,与中国电网结构不太符合。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研究,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光伏发电主要标准或者说控制关键节点的主要标准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几项大的标准都已经发布了。”汪毅对于目前的工作进展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眼前要把已立项的40项标准加紧进行组织征求意见、审查和向主管部门报批方面的工作。标准发布之后,并不是标准整个流程的结束,很多标准行业里面绝大多数专家是没有参与的,也没有这个机会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怎么使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条款把握的尺度。这个标准不是死的,也是大家共同协商的一个技术,所以有些尺度可以灵活一点,有些则不可以。我们今年想组织一个比较大范围的标准宣贯工作。这得到了建设部领导的支持,这一消息在建设部网站已经公布。目前我们在光伏电站设计方面多了很多专题研究,我们配套的还要出一本专著,未来作为光伏发电宣讲的教材。”
行业发展 标准先行
“在美国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美国在产品检测方面做了很多标准,而在发电方面他们没有发电集团,没有实力很强的发电公司来牵头做这件事情,他们在发电方面还是借鉴中国标准的经验,他们没有个强有力的组织,他们也很佩服中电联在这方面的工作,”汪毅接着介绍,德国跟中国又有所不同,德国有些屋顶光伏标准写的特别详细,可操作性特别强,他们有很多年的经验积累,同时德国人做事很严谨,电站如何布局走线都写得很清楚,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但是他们在整个行业方面没有通局考虑的,而中电联是站在整个行业角度,通盘考虑需要做哪些标准。
标准绝也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制定出来的,指标数据必须经过反复讨论实验,要有科学严谨的依据才能确定,因为小数点后面一个微小的数字就可能决定一个甚至是一批企业的生死,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编制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必须要有大量的技术、人力物力投入,去年我们就一个设计规范专门开了六次会进行讨论,会上大家经常就一个指标讨论到深夜,这是常有的事情。一般来说,做一个标准至少要投入几十万,大的项目要投入一两百万,甚至更多。除了政府给予少量补助之外,绝大多数资金都由中电联及各编制单位自己来解决,经费压力的确很大。
国外的情况则不同,国外的产业标准大多由行业协会负责制定管理。他们的资金来源有三大块组成,一块是政府支持,提供资金委托协会编制,并将需要政府控制的条款升级为技术法规。第二块是协会会员单位的会费支持。最后一块是卖标准,卖给需要标准的企业,这样大概能回收三分之一的资金。汪毅认为国家对此的投资不够,相比而言,美国政府对此的补贴更多一些。但是美国都补贴到科研方面,中国都补贴到企业上了。汪毅说,“在制定标准与企业科研上国家应该多予补贴,少在制造行业提供补助,这样我们才能发展成为科技大国,制造大国不会站在技术前沿,不会赚到高端利润。”
站在管理的角度,汪毅有着自己的深刻体会。他特别希望各个主管部门能给电力行业更多的支持,光伏发电站还有些标准,特别是运行阶段的都是空白,如果不出事情是没事情的,出了事情,人家一查你没有标准的,运行没有规范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所以汪毅希望主管部门的领导继续给予支持,我们把这个标准体系全部建立起来。真诚希望各有关单位继续支持和关注标准意见征集和研讨工作。希望标准编写工作大家积极参与。希望实施过程中将意见及时反馈。希望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我们感到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建设担子很重,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建立起光伏发电的标准体系,两年内针对重要的控制性标准提出立项计划,后期进一步加强修订工作。”汪毅说。
任重道远,且行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