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难点就是我们怎样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做标准。德国、美国主要以分布式发电为主,而中国集中式发电输送出电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是电网的建设与发电公司没有协调好。我们当前正在编制的标准,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是照搬国外标准。这是由我国当前太阳能光伏开发应用方式决定的,国外发展太阳能光伏以分布式为主,电站分散接入配电网。而我国多采取集中式发电,接入的也多是输电网。不尽相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和电网结构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采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我们只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来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标准。”虽然有些标准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谈到努力之后的结果,汪毅还是很自豪。
第三个难点,在自主开发方面,制造行业还存在很大欠缺。“拿逆变器的效率举个例子,国际上大型企业产品标识效率是多少就是多少。但是国内企业也这样说,业主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手段来检测。逆变器效率只有在标准的检测环境下才有意义,现场的条件跟实验室的条件不一样,厂家提供的实验室效率很难被取信。需要建立一个标准样本才能做,电子电力产品想做出来并不难,但是要做好了很难,产品要具有高可靠性与稳定的性能,这对于我们电力行业才是最需要的。拿电池板来说,业主现在关心的是现场如何检测,而不是在实验室或生产线上的检测。很多大厂家也进行了相关检测,这一点我们并不怀疑,但是电池板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有的损坏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应才能看出来,这对于业主来说影响就很大。”
“我们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就感觉到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很难准确知道中国制造行业在最求低价的同时产品技术水平如何。在这之前,我们会跟主要几个大企业进行交流,真正征求他们的意见,摸清企业的真实情况,以上这三个方面造成我们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建设电站使用的产品不是电力行业生产的,所以我们经常反复地问制造企业我们制定的技术指标究竟是高还是低。在开送审稿审查之前,我们通常要开一个征求意见的研讨会,请制造企业来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汪毅介绍,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标龄一般为5年。到了5年的时候,中电联就会考虑该标准是否继续有效,是否需要修订。“我们有个复审的程序,复审之后如果需要修订,我们就会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修订请求。”
参与意识待加强
“最大的困难在于中国企业对于标准化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企业都依赖政府去做这些标准,而在国外比如西门子、ABB不可能看到别人在做标准而自己不参与,而国内企业等待的意识比较强,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有待提高。送审稿审查会,由我们发文邀请的包括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制造企业等一般都能到会,但是有的企业参与意识跟国际跨国公司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国内积累不够,制定标准一些数据的取得不是经过常年的大量积累,而国外做标准,生产一个新的型号需要做很久的试验,才能推出来。而国内建设的速度很快,有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标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管是电网公司与发电公司还是制造行业都非常欢迎我们的标准;不管是尚德、英利这样的电池组件企业,还是合肥阳光、科诺伟业这种逆变器企业,他们都很关注我们的标准,非常希望我们的标准早日出台。”汪毅说。
“我们也希望主管部门多给我们安排一些立项,还有很多标准没有立上项,我们感到很难受,主管部门领导也要考虑各个部行业的平衡,行业的大发展标准是不能缺失的,光伏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在中电联的网站上可以看出我们立了哪些项目。企业如有感兴趣的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宝贵经验。中电联会特别注重标准的广泛参与、使其更具实用性,标准的编制主要是依赖专家,并不是说我们站的比别人高,我们也是一边做标准一边学习。”
进展尚顺 宣贯将启
中国的标准编制和管理体制跟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主要是政府主导,总的来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标准主管部门,但是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标准主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管理。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行业标准的管理。行业标准要到国标委、住建部等主管部门备案。而国外的产业标准则主要由各个行业协会负责编制。“政府基本上管两头,批准立项、批准发布,中间的编制工作是由中电联具体组织与管理的,我们先提出立项的标准,然后报送,报送的时候包含所有的材料。”汪毅这样说,“标准体系中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并网技术、检测和试验、环保、安全、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十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