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利协鑫、赛维LDK、大全新能源及其他多晶硅企业均已向商务部提交了申请,要求商务部启动对美韩多晶硅企业的"双反"调查。业内期盼以中国"反制"抗衡愈演愈烈的国际贸易战争。
"反制"是把"双刃剑",国内多晶硅企业为何仍要"豁出去"?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难以言表的苦衷?而此举又能否得到下游组件企业的支持?多晶硅市场到底还有没有"明天"?
多晶硅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多晶硅企业集体声称,行业已至生死存亡边缘。目前,国内在建及已建成多晶硅企业总计有69家,但是超过80%的多晶硅产能都处于停工状态。例如,集中7家多晶硅企业之多的四川,目前仅有两家(瑞能和永祥)能够生产,但这仅是中国多晶硅行业大规模停产一个缩影。
多晶硅技术专家、成都恒海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停产多晶硅企业停产期已近三个季度之久。洛阳硅业、亚洲硅业、阳光硅业、南玻旗下多晶硅也只能开一部分,"宁夏国电、昆明冶研新材料则停了",内蒙的基本停完,能够基本满产的仅有保利协鑫、赛维LDK和瑞能三家。
"行业的停产已超过3个季度,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6月27日,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对此忧心忡忡,美国"双反"之后,本土组件价格反而下降,美国本土的制造商、服务商均可得益,但中国组件企业亏损更趋严重,多晶硅企业停产、限产面扩大。
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可是停产就意味着资产在空耗,因为多晶硅行业为化学工业,如果机器长期不运行,就会面临炉体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维护成本相当高昂。2012年6月,一级多晶硅料价格是22.5美元/千克,组件的价格是0.825美元/瓦。而就在2008年一级多晶硅料价格是420美元/千克,组件的价格是3.4美元/瓦。那个曾经号称"拥硅为王"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那些乘浪而来疯狂投资扩产多晶硅生产线的淘金者们,现在各个神色黯然,跌坐在沙滩上,欲哭无泪。
去年,中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同比增长36.00%;其中,从韩国进口21361吨,同比增长89.47%。2012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4034.74吨。5月份单月进口量为7896.08吨,环比增长27.67%,其中从美国进口3269.37吨,从韩国进口1752.74吨。受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低价进口影响,自2011年9月以来,除国内80%中国企业已停产外,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投资。
"反制"得到多方面积极支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多晶硅制造商欲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旨在推高多晶硅原料价格,从而与海外多晶硅供应商竞争,这一行为也被视为是对自2011年底以来美国对中国光伏行业展开"双反"调查的反击。
而不利的消息是,继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双反"初裁尘埃落定之后,欧洲近期也正酝酿启动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6月27日,美国商务部也再次发出公告称,之前做出的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税将予以提高。
其实,多晶硅行业集体向商务部提出针对美韩多晶硅企业的"双反"诉求,在2011年11月时已经有过先例,但彼时由于下游组件反对声音较大而被搁置。
现在,全球光伏行业低迷,包括美国瓦克、MEMC,韩国OCI等大厂均低价或以亏本价格向中国出售多晶硅,将30美元/千克~35美元/千克的多晶硅最低以19美元/千克的廉价卖到中国,目标是挤压中国多晶硅企业。"国内企业的成本多在35美元/公斤以上,根本没有竞争力。"所以,"这一次不同,多晶硅企业的声音获得了许多下游企业的支持。"某多晶硅企业高管坦言,今年10月份美国"双反"终裁很难推翻初裁判决,现在又即将面临欧洲可能到来的"双反"调查,"没有反制手段,中国企业只会输得更惨"。这位高管同时坦言,行业对美韩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的诉求,已获商务部积极回应。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如商务部正式立案调查多晶硅倾销,国内多晶硅在鼓励之下,价格或将触底反弹,利好国内企业。
数据显示,自5月中旬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后,输往美国的中国光伏组件价格已从0.9美元/瓦跌至0.8美元/瓦左右,价格下跌超过10%。由此也意味着,业界原先预计的"双反"会使美国光伏产品价格上升,并最终会影响美国"双反"终裁的设想落空。
有据于此,美国商务部通告称,将提高针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反补贴税。其中,尚德电力被处以的反补贴税增加至3.44%,天合光能提高至5.81%,其他所有中国太阳能企业的反补贴税也将增加。
如若再加上31.14%~249.96%的反倾销税率,中国光伏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再面临更高门槛。
更为重要的是,在"双反"让美国厂商获取较大收益的同时,中国的光伏厂商的亏损仍在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赛维LDK亏损1.85亿美元,尚德亏损1.33亿美元,晶科能源亏损5700万美元,英利亏损4500万美元。
融资环境也更加恶化,光伏企业目前的融资难度陡增。以四川为例,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已对光伏行业授信客户全面冻结授信额度。
"现在多晶硅现货价格是25美元/公斤~26美元/公斤,我们反复跟下游企业讲,即使对美韩的多晶硅'双反'成立,这个价格也不会变动多少,只是供应方变化了。"该高管称,国际七大厂中的挪威的REC、德国的瓦克是可以出口到中国的,由此可以满足国内下游企业的需求。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说,该会正在做多晶硅行业受低价倾销损害的数据调查工作,"包括美韩企业到底以多低的价格出售,是否低于他们自身的成本价销售,力求真实准确"。
有专家分析称这种贸易战是不得已而为之。"反思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实施相关的调查,力图保证对他方的威慑力和影响力。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恶化的背景下,国际博弈的一种利用国际规则在台面上争斗的方式。"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表示。
然而,彭博新能源财经光伏研究负责人JennyChase却表示,"向多晶硅原料征收关税或许与其他中国企业的利益背道而驰。"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光伏企业都购买硅料,因此他们强烈反对任何抬高价格的举措。"
据消息人士指出,上述多晶硅企业已向大陆商务部递交有关数据,商务部尚未受理此案。只有经过商务部受理,企业才能提起反倾销诉讼、寻求向美国相关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则表示,商务部将权衡中美贸易,以决定是否受理指控。
发展瓶颈仍然耐人寻味
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国内的多晶硅行业目前处在一个异常艰难的阶段。正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所言,事实上,这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国际市场环境,另一个就是国内多晶硅企业除了少数几家在技术和成本上和国际多晶硅企业能够接近之外,大部分国内多晶硅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差距,没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企业在市场转冷的情况下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订单。虽然现在国际光伏市场的情况并不算好,但从某个角度说,实际上国内的多晶硅行业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
多晶硅产业处于光伏产业链顶端。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已建多晶硅生产线的总产能达到14.8万吨,预计到2012年年末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0万吨。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已成为继美、德之后的全球多晶硅生产大国。尽管中国产能产量大幅增加,但由于2011年欧债危机引起的光伏市场增速下降,导致国际多晶硅市场价格降到了22.5美元/KG,这一价格比国内绝大多数厂家的成本还低,因此,国内厂商不得不停产而眼睁睁地看着国外的多晶硅大肆进口。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多晶硅超过6.46万吨,同比上升36%,进口多晶硅占据国内需求的半壁江山。这足以说明,在多晶硅方面,我国高能耗低质量的落后产能过剩,低能耗高质量的产能不足。不进行自己的技术突破,纯粹照搬国外技术,一味采购国外设备,只能自食其果。我国多晶硅企业在能耗和质量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能够做到30美元/千克以下的实际不到3家。
一方面,去年国内进口5万多吨太阳能及多晶硅,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出现停产。为什么?因为国际多晶硅企业的技术成本都优于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市场转冷、多晶硅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国内光伏组件企业从成本上考虑只好选择从国外进口。从这一点上来说,国内多晶硅行业并不是外界所说的过剩,而是发展不足。过剩,指的是目前国内的规模太小、技术水平低、成本偏高的多晶硅企业出现了过剩,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此外,目前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