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困扰、市场不景气正成为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压力。光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走出困境?去哪里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从单一成本控制走向成本经营?觅寻逆势中的成长之道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个企业决策者的面前。
在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的现场,记者见到了天合光能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面对众多媒体的“围攻”,高总始终有条不紊、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对于当下光伏行业发展现状,欧美“双反”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生存、成长等问题,高纪凡阐述得很详细。从他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位业内资深人士对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忧虑,同时不失坚韧果敢的心态。
成长期的阵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美欧的光伏“反倾销”调查尚未落下帷幕,再加上还在持续的欧债危机,国内光伏产业出现萎缩,光伏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美国“双反”风波尚未平息,另一波冲击--欧盟也加入到了反倾销的队列。高纪凡说:“立案9个月后初裁,15个月后终裁,如果没有重大的因素几乎停不下来,不管中国、还是欧洲企业就会在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经营。”届时,中国将失去大部分欧洲市场。作为目前全球主要的光伏应用领域,欧洲市场举足轻重--整个欧盟市场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超过50%的销售份额。若最大的客户欧洲市场再关上大门,中国的光伏制造业无疑将面临新的挤压;反倾销税把大部分中国企业挡在了欧洲市场之外,也让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失去了优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前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称,9月12日收到其国内企业申请,要求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至此,中国光伏产业已遭三面夹击,如果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跟风加入,将对中国光伏业形成致命打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过度竞争引起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了西方国家频频发起贸易保护战争。高纪凡说:“2010年开始光伏产品过渡投资,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迅速扩大产能,去年一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每个季度的价格下降都在10%~15%,又恰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两者叠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进一步失衡。”
的确如此,国内众多企业在光伏市场火爆之际仓促投资大量的光伏项目,特别是技术含量低的组件封装环节由于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重复建设严重,小企业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较低。质量是产业的生命线,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没有产业生机勃勃的发展。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离不开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具备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督,三是要有有力的行业准入和淘汰机制约。“近年来,由于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