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领跑者计划出水 A股能源变革
发布时间:2015-08-11     来源: 中国证券网
本文摘要:受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整体表现活跃,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带来整个产业链回暖,下游电站运营商和上游多晶硅生产商将受益。
 
  风险提示:高端电源进口替代不达预期;数据中心和光伏运营推进力度不达预期;增发预案未取得审批机关的批准;无法取得售电经营许可证
 
  拓日新能:业绩将在2015迎来新的高增长期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潘喜峰日期:2015-04-23
 
  2014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下滑46.36%;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37.74万元%;实现每股收益-0.01元。
 
  公司业绩略低预期。
 
  分产品看,晶硅电池片及组件业务实现收入1.93亿元,同比下降68.20%,毛利率为15.58%,同比上升5.79个百分点;非晶硅电池产品实现营收5635.29万元,同比下降41.08%,毛利率为35.59%,同比上升8.31个百分点;太阳能应用产品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增长25.42%,毛利率为36.74%,同比增长7.61个百分点;光伏玻璃实现营收9465.79万元,同比增长62.67%,毛利率为27.94%,同比增长12.44个百分点;电费收入为2824.17万元,毛利率达到56.65%。
 
  由于公司用自产组件建设电站,因此导致报告期内晶硅电池片及组件产品的营收大幅下滑,这也是公司营收下滑的主因。非晶硅产品的利润率虽然回升较快,但是规模仍处在萎缩之中。光伏应用产品表现不错,前景依然看好。光伏玻璃产品增长也比较快,利润率也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真正将给公司业绩带来反转的业务是光伏电站业务,目前公司在手并网电站已经达到70兆瓦,2015年上半年仍将新增130兆瓦电站并网发电。此外,公司在陕北、新疆及青海三地新的光伏电站项目待核准后也有望将在2015年下半年陆续开工建设。电站业务将在今后几年推动公司持续高速增长。
 
  预计公司2015、2016、2017年的EPS分别为0.32、0.52和0.66元。公司业绩将在2015年大幅反转,迎来中长期向上的拐地,因此调升公司评级至买入评级。
 
  风险:电站建设进程不及预期;市场系统风险。
 
  特变电工:一带一路,共建繁荣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徐伟日期:2015-04-27
 
  四大产业支撑公司主业,输变电设备行业是龙头
 
  经过多见的持续发展和扩张,公司逐渐形成了输变电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能源产业四大产业。公司具有较完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链,是行业龙头,变压器年产能居世界前三。
 
  “一带一路”将助力电力设备行冲破业天花板
 
  “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家长期战略,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中国产能过剩的化解和工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出路。国内电力投资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而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将助力电力设备行业冲破天花板。
 
  公司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标的
 
  公司占据天时(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地利(地处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人和(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建立密切联系),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建立将补全公司融资能力方面的短板,海外业务将迎来高速增长。
 
  特高压迎来高速增长
 
  公司是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电抗器和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主要供应商。今年将有“两交五直”特高压核准开工,“一带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联将推动特高压“出海”,保持持续的增长。
 
  多晶硅业务转好多
 
  晶硅市场价格回升趋稳。随着1.2万吨新线的达产,公司多晶硅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净利率高达18%。
 
  预计公司2015、16、17年EPS分别为0.75、1.06、1.31元,PE分别为24、17、14倍,首次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5元。
 
  森源电气:定增加码新能源,打造森源大电气平台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曾朵红,沈成日期:2015-06-05
 
  投资要点.
 
  森源电气拟以41.85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5161万股,募资21.6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环保电气设备以及核电电力设备研究院的建设。公司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5,161.29万股,发行价不低于41.8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1.6亿元,发行对象不超过10名基金、证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其他境内法人投资者和自然人等特定投资者。公司拟以15亿元投入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输变电设备产业化项目,5亿元投入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产业化项目,1.6亿元投入核电电力装备研究院建设项目。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楚金甫直接及间接持股22,923万股,发行后其持股比例将由57.62%降至51.01%,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光伏电站业务发展良好,新募投光伏设备项目将实现每年30亿收入,光伏业务将成未来业绩重要增长点。
 
  公司光伏电站业务发展较好,项目储备充足,2014年完成了兰考县200MW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公司在兰考适合建设光伏电站的滩涂超过10万亩,潜在装机容量超过3GW,去年12月与洛阳市政府签订协议,用3-5年时间建设3GW地面农光互补电站,今年与中民投合作共同实施洛阳、兰考光伏电站项目建设,2015年总装机容量不低于600MW。同时,公司迅速推出了相配套的SVG、逆变器、特种箱式变电站等系列新能源光伏发电专用设备,完成了光伏发电与公司原有业务的资源整合。此次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年产智能光伏发电系统专用输变电设备91,320台(套),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有利于保持领先地位。项目完成后,将充分利用公司各类产品的相关性和协同性,有助于公司光伏业务的快速增长,预期光伏业务将持续发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来源。
 
  紧跟智能电网与轨道交通建设期,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将带来每年8.3亿收入。智能电网的建设对开关设备提出了小型化、智能化、免维护、全工况等新的更高要求,高性能、高品质的充气柜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轨道交通因占地面积、空间限制等因素也将选择气体绝缘天关设备。公司研发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将紧跟国家智能电网和轨道交通建设步伐,该项目建成后产能预计为年产环保智能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5,000台(套),将带来8.3亿元收入,行业需求有保障,且公司在输配电设备设计制造领域技术优势明显,预期将带来产业高增长。
 
  设立核电电力装备研究院,为核电建设高峰提前布局。国务院2014年11月公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安全发展核电,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4月23日的“世界核能发展论坛”上表示,到今年年底,中国运行核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投产8台,新开工机组预计达8台左右。结合考虑核电2020年规划目标,以及三代核电技术的成熟程度,我们预计2016-2017年会是核电开工的高峰期。中国核电上市、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也将有利于核电行业发展。森源电气增资1.6亿用于核电电力装备研究院建设,并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新一代核电电气设备,将为进军核电电力装备制造领域奠定较好基础。
 
  贯彻“大电气”发展战略,募投项目有助于公司打通电气化产业链,后续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电改、电动车等方面或将有更多战略布局。公司秉承“大电气”发展战略,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在发展输配电、电能质量治理系列产品的同时,加大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系列产品的开发,目标成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电力应用解决方案的电气工程总承包商。此次非公开发行加码光伏、核电、环保智能型电气设备,有助于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打通电气化产业链。此外,公司是配网设备开关柜龙头企业,在电网领域客户资源丰富,和供电局客户关系较好。随着新电改的推进,我国将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售电业务和用电节能服务市场将爆发,森源未来可能在用电节能服务和运检服务市场有战略布局,抢占电改带来的增量市场。
 
  盈利预测与估值:在不考虑增发带来的业绩摊薄下,我们预计2015-2017年EPS分别为1.72/2.35/3.06元,同比增长160/37/30%,考虑到公司在光伏电站的储备、集团在电动车领域的规划布局、公司在电改方面的资源优势,给予2015年40倍PE,目标价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低迷、光伏电站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通威股份:潜在的农业光伏龙头,专业化优势巨大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齐鲁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员:谢刚,陈奇日期:2015-05-19
 
  定增聚焦光伏产业,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公司发布增发预案,拟向通威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通威新能源100%股权,向通威集团、巨星集团等17名法人及唐光跃等29名自然人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永祥股份99.9999%股权。公司计划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募集资金额不超过本次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拟用于标的资产通威新能源所属的“渔光一体”、“农光互补”、“农户屋顶电站”各类光伏发电项目等。
 
  多晶硅需求持续景气,寡头格局逐渐形成:全球光伏装机稳定增长,多晶硅需求持续景气,我们预计2015-2017年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约为28.3万吨、32.3万吨、36.2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3.1%、14.3%、12.0%;国内多晶硅需求分别有望达到23.2万吨、27.2万吨、30.8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6.0%、17.1%、13.4%。多晶硅是整个晶体硅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投资额最大、建设期最长的一个环节;预计到2015年底,海外巨头的合计产能(含电子级多晶硅)约25万吨,其中美国以外的产能约15万吨;中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双反”,利好国内多晶硅企业。国内也逐渐形成了寡头格局,保利协鑫龙头地位稳固,而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四川瑞能紧随其后;南玻、洛阳中硅、赛维LDK、永祥股份先后完成技改并复产;截至2014年底,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约17万吨。
 
  永祥股份完成技改,强势跻身多晶硅第一集团:通过优化生产技术环节,永祥股份在未大幅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得多晶硅年产能由4000吨大幅增加至1.5万吨,产能跃居国内三甲之列;单位投资额约187元/kg,与行业当前最低水平相当,较行业平均水平减少约20%-30%。永祥股份技改后的生产成本7.525万元/吨(12.3美元/kg),总成本略超9万元/吨(14.8美元/kg),已经跻身国内甚至全球一流之列。通威集团和巨星集团就永祥股份的未来净利润做出了最低承诺:2015年不低于0.9亿元,2015-2016年累计不低于3.1亿元,2015-2017年累计不低于6.3亿元,凸显了永祥股份原股东与管理层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尤其是对于成本控制的信心。如果该业绩承诺兑现,将大幅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