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IPO盛宴的看客
发布时间:2015-05-15     来源: 太阳能发电杂志
本文摘要:自本轮IPO重启以来,拟申请IPO的光伏企业主要以辅料企业居多,涵盖背板、玻璃、EVA等,除了极少数的几家企业成功闯关之外,大部分均铩羽而归。
 
  自本轮IPO重启以来,拟申请IPO的光伏企业主要以辅料企业居多,涵盖背板、玻璃、EVA等,除了极少数的几家企业成功闯关之外,大部分均铩羽而归。
 
  近日,A股成功冲破4000点。与之同时,拟IPO企业审核通过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
 
  据统计,今年以来,证监会共核发了98家企业发行新股,其中1月初20家,1月底24家,3月初24家,4月初30家。从单月IPO发行家数来看,较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12家左右的新股扩容节奏明显加快。
 
  股市大涨以及首发企业融资申请获准家数的增长,显示了在保增长大背景下,通过股市来支持实体经济的用意。
 
  不过,对于备受融资问题困扰的光伏行业而言,却极有可能成为这场资本盛宴的看客。
 
  数据显示,自本轮IPO重启以来,拟申请IPO的光伏企业主要以辅料企业居多,涵盖背板、玻璃、EVA等,除了极少数的几家企业成功闯关之外,大部分均铩羽而归。
 
  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或许反映了光伏行业的一大问题——未来的成长空间问题。
 
  对于整个光伏产业链而言,上游的制造业环节,大部分企业早已经成功上市,也只剩下为其配套的一些材料企业还有一些想象空间,尤其是在辅材国产化的大背景下。
 
  但另一方面,这些辅材企业大部分均存在着先天不足,特别是在技术、市场的应用拓展等方面。
 
  这从发审委给出的一些未能过会的企业的意见,可以得到佐证。
 
  对于股市而言,未来的成长性,无疑是决定能否成功上市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对于那些商业模式严重同质化且过于单一的企业来讲,只有处于行业前几名的企业,或才有可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如果以此标准对照,无论是上游的制造业还是下游的电站开发环节,能够成功IPO的企业将极有可能是凤毛麟角。但在电站存量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依附其上的电站运维等衍生业务环节的企业,获得市场青睐的机会则会大大增加。不过,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短板同样也很明显,即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想象力以及实际行动,而非空玩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