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本土龙头与外来大佬搅动光伏产业
发布时间:2015-05-13     来源: 四川日报
本文摘要:第一天,涨停;第二天,继续涨停——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3个月的通威股份,5月11日复牌后得到市场的热情回应。通威股份将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实施产业链深度融合。
 
  模式创新
 
  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产业链
 
  5月10日晚间,通威股份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定增收购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权和通威新能源100%股权,同时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发展“渔光一体”、“农光互补”、“农户屋顶电站”等新产业模式和补充流动资金,加码光伏产业。
 
  按照计划,通威股份针对“渔光一体”、“农光互补”项目,将在江苏、天津、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业务,申报的项目规模超过200兆瓦;此外,还计划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建设超过35000户农户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合计装机容量约为100兆瓦。
 
  业内人士分析,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通威集团的光伏产业也将更加立体。
 
  4月初,参加“201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的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光透露一个愿景:公司对四川的定位,是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地区光伏电站最大发展的区域。除了建电站,还计划在川建制造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预计最近三年在川投资将达50亿元,未来几年投资将达百亿元。
 
  对此,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孟强提醒要看到外来巨头入川背后的“着力点”。他分析,苹果很可能以光伏电站为契机,布局电力互联网项目,入主电站维护、运营、综合开发利用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这也提醒我们,除制造外,电站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发电效率的提高、寿命延长、系统可靠性的增强,维护成本的降低。”吴孟强说,这些都需要软性的支持。光伏企业应依托成都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布局互联网+电力,或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中寻求新的商业机遇。“也就是说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