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如何点亮美好乡村
本文摘要:光伏扶贫成“安徽经验”,户均年增收2500元左右
期待光伏电站维护有保障,或可参照政策性农业保险
我省不少贫困村缺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上没有好的发展路径,很难摘除贫困村的帽子。记者在多个贫困村看到,村委会、卫生室、敬老院等公共屋顶资源大都处于闲置状态。其实,这些场所适宜建设“权属村集体所有、收益归村集体使用”的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金寨县已经建立150兆瓦的村级光伏电站模式,今年还要为224个村建电站,资金方面由县筹资或者企业资助一部分。”金寨县扶贫办副主任时培甫介绍,在行政村利用村集体荒地或者公共建筑屋顶建设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收益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
近日,记者来到金寨县槐树湾乡杨桥村,一块荒地上建好了数排光伏电站。这些电站即将并网发电,每年光卖电,村里就有6~7万元的集体收入。这是一种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贫困户不懂电站的维护,房顶上的光伏电板落满了灰尘也不知道清扫,直接影响了发电功效。若是村级集体光伏电站,这种情况估计更加不妙。
电站维护费用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目前,我省建好的光伏电站的售后管理,采取的是谁建设谁负责。由于一个电站寿命在20~25年左右,指望光伏企业负责到底不现实。每个成本都在2万元以上的电站,一旦遇到雷击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毁,电站的维护和赔偿该由谁负责?“每一个光伏项目可以多增加1000元的成本,为一个3千瓦的电站买保险。”光伏业内人士介绍,这如同车险一样,在建站伊始就可以上保险。
现实是,每一个电站的保险由谁来埋单?今年,一个试点县至少建设1000个电站,这就意味着至少要100万元的保费。这笔钱让贫困户出不现实;让贫困县的县财政支出,估计也很难。对此,安徽农业大学保险学副教授冯庆水认为,可以借鉴小麦、水稻、茶叶等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做法,各级财政出大头,农户出小部分,有望能解决光伏电站保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