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我国光伏企业旧格局因海外产能扩张悄然改变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本文摘要:记者在第11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现场了解到,近期受多项利好因素带动,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特别是对于海外市场,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在部分国家已可以实现“平价电力”,业内纷纷制定更为积极的产能计划。但专家提醒,目前光伏行业整合尚未完成,海外扩张应注意“后顾之忧”,需谨慎前行。
 
  专家提醒光伏企业海外扩张仍需谨慎前行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国内光伏企业海外扩张仍需谨而慎之。
 
  首先从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据了解,尽管光伏行业复苏持续了一年半,但是因制造端利润率较薄,产业链上相关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仍然不高,多数企业日子仍然偏紧。
 
  “光伏行业现在明显分化,前些年一直产能过剩,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这波复苏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分化,有品牌,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工率不断提升,有些大企业现在已经满产,甚至要找一部分人来做OEM了,但是中小企业明显不断在倒闭。”叶超说。
 
  以往光伏产品销售主要是B2B的形式,卖给发电集团,未来在海外则更多是面向居民分布式市场,走向B2C,意味着更能考验品牌效应。
 

  据业内专家预测,最终光伏产业很可能会像彩电行业一样,从一两百家企业,优胜劣汰,整合成五六家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目前行业整合尚未完成,本轮结构调整还在继续,光伏产业全面复苏的基础也还不稳固。
 
  其次,光伏行业的融资渠道依然受限,而就海外扩张而言,多数企业都主张走产业链迁移模式,以便形成集群合力,否则终端产品难以销售。如此,则资金需求较大。
 
  据了解,前些年因行业一直是亏损,产能严重过剩,银行制定了较为严厉的放贷政策。如今光伏行业回暖刚一年半,而国内所有放贷体系,都要审核企业二三年的资产收益情况,很多光伏企业一年半之前都是亏损的,借贷阻碍较大。
 
  此外,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策风险仍不容小觑,“双反”威胁犹在。记者从中国机电商会了解到,受日本2015财年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调整,英国2014年下半年关于装机量大于5兆瓦的地面安装光伏系统补贴政策变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双反”调查等综合因素影响,2015年我光伏产品出口预期约20吉瓦,低于2014年的22吉瓦。
 
  专家提醒,光伏企业在把握本轮海外机遇的同时,务必应先处理好“后院”的问题,统筹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针对当地市场的光伏产业情况、相关政策及国别风险等做好充分调研,注意投资回报周期与借贷期限的匹配,产品尽量走差异化路线,以技术和创新取胜,警惕可能出现的风险,切不可盲目为之。
 
  原标题:光伏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产能扩张旧格局悄然改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