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投资心经:融资、快钱与质量的游戏
本文摘要:政策利好之下,光伏电站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是随着国内电站迎来风生水起的建设潮,已建成光伏电站暴露出了大规模的质量问题。用圈内人的
记者:您觉得目前投资光伏电站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俊: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光伏项目不是比谁有经验,比谁能把项目做好,最主要的是比谁更会去融资。
众所周知,一座光伏电站的建设完成,对资金需求是比较大的。一旦采购环节启动,就会有相当大的资金压力。而国内光伏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资金的短板,造成参与方的履约能力比较差。比如,甲方不履约,乙方缺少大笔的资金就会造成烂尾工程,之类的问题就出来了,当然这不是普遍现象。
记者:造成履约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张俊:国内的一些光伏企业为什么永远缺钱?举个例子,比如我拥有5个亿的资金,可以建造完成50兆瓦的光伏电站,但实际上当我有5个亿的时候我不可能就只想做50兆瓦,而是考虑如何运用金融手段去做100兆瓦、200兆瓦的项目,而当我有做500兆瓦项目的资金50个亿的时候,就想做50个GW的项目。就是这种“饥渴”心态,所以光伏是永远缺钱的。
记者:您现在一般在项目选择上会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模式?
张俊:比如中建投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为我们提供项目建设期的融资,也就是他们购买电站设备,然后返租给我们,我们以按揭的方式付给他们租金,这种运作方式的前提,只要我们的电站是在发电的就不会还不了款。而对于这种方式对于租赁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项目建不成,但是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无钱建造电站,我们的利益相符而且联系紧密,两方的担心就不存在了。
我们一般来说自由资金足额到位之后,我们去向商业银行申请信用贷款,这是一种最普遍的模式。还有一种是通过股权。比如出让一部分股权给国电基金等企业,按照股权的比例来给这些项目进行投资。
记者:那你们是如何保证建设期顺利度过的?
张俊:建设期的资金到位非常重要。我从09年到2012年年底做光伏电站项目,一直在沟通融资的事,我几乎把精力都放在了这个上面。建设期内肯定是缺资金的。除了自筹的项目自有资金,我们一般会在项目备案核准之前通过我们的“全球阳光基金”就开始募集资金。建设期的钱筹集到位,项目建设才有资金保证,对业主和建设单位都是两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