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冷静看待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热
发布时间:2013-12-24     来源: 《光伏产业观察》杂志
本文摘要:本刊记者 刘兴兴就国内光伏市场而言,与2012年的严峻形势不同,进入2013年,光伏行业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下半年,行业状况出现好

  本刊记者 刘兴兴

  就国内光伏市场而言,与2012年的严峻形势不同,进入2013年,光伏行业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下半年,行业状况出现好转,光伏电站建设企业也开始重返盈利通道。由于从事光伏电站建设所获利润上升,不少企业开始积极投资光伏电站,或者从事光伏电站建设。

  针对企业投资电站、从事电站建设的热潮,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光伏电站建设属于新的领域,而任何企业进入新的领域,都将面临许多不可知的风险和挑战,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留神就将导致全局的溃败,从事电站建设需谨慎。

  热潮出现原因

  进入2013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电站建设投资潮正是政策利好的产物。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50%的退税无疑将直接利好下游光伏电站运营和开发企业,粗略算来,减税8.5%相当于降低了5%的光伏发电成本。”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张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光伏电站赢利水平在8%左右,《通知》的出台将使这一水平提高至10%以上。”

  由于国家发改委补贴电价办法在今年9月1日之前核准,在2014年1月1日之前装机完成的电站将获得1元/度的补贴价,因此目前已获得核准的项目必须赶在年底前建设完毕以确定拥有更优的电价。一直以来,补贴政策都是光伏企业最为关注的政策之一,该补贴办法的出台,直接助推了此轮电站投资建设潮。

  光伏电站实行分区域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再加上国家电网对分布式发电持支持的态度,更加坚定了光伏企业从事电站建设的信心,甚至许多上游生产电池组件的企业也开始积极从事光伏电站建设,希望借此机会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此前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使中国光伏行业遭受巨大冲击,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而电站投资潮的出现正是国内光伏企业向国内市场转移的重要表现,也是企业开发国内市场的结果之一。

  此外,信贷融资环境的改善对光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近期国家开发银行也制定了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金融政策,优惠的利率、最长达15年的贷款、相应的短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多元化的信贷产品等都将为项目实施解决部分资金难题。

  当然,掀起此轮电站建设潮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造成的结果却是相似的:给了业界信心。“技术成熟,政策利好,电站投资的风险也最低,这些都能激发资本的热情。”福建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晓烽说,资本的主战场正在转移。

  投资建设大幕拉开

  一系列利好措施给光伏产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潮随即汹涌而来,光伏电站开发商似乎已步入最好的时代,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大幕已经拉开。

  今年3月,中环股份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政府签署了一份累计投资200亿元,建设2000MW光伏电站项目的框架协议。7月5日,海润光伏携手顺风光电合作开发规模达479MW的光伏电站项目,签约总金额高达近42亿元。8月5日,中国建设工业集团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开发2500MW沙漠生态光伏电站。

  此外,阳光电源近日也与陕西榆神签订了50亿元生态光伏框架协议。航天机电也拟在云南投资20亿元建设光伏电站项目。中航工业集团宣布,未来3年内,将在北京、上海等11个省20个城市陆续投资38亿元,建400MW分布式发电系统。

  而在利好措施刺激下,一些非光伏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江苏旷达8月份以9000万元收购了青海力诺100%股权。华北高速拟与金保利新能源共同投资4.5亿元,收购位于江苏徐州丰县的23.8MW已并网生态农业光伏发电项目的全部股权。

  除了企业,地方也积极迎合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潮。据了解,江西省将用3年的时间,创建10个以上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业园区,推广建设100个以上公共机构分布式光伏电站,1000个以上企业分布式光伏电站,10000户以上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支持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00MW以上。另据江苏省能源局透露,其准备建设的地面电站已达2GW,顺利的话两年内就能全部建成。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大规模投资电站建设,促使光伏电站建设速度加快,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有利于消化过剩的产能。但盲目上马光伏电站项目,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电站建设需理性。

  内部潜藏危机

  今年春天光伏产业倒闭潮、破产潮的一幕刚刚过去,而目前光伏产业投资潮再次袭来。人类是善忘的动物,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光伏产业来说,一些细则性、指导性的相关文件还有待于进一步颁布并落实,制约产业发展的多重顽疾也期待得到彻底破解,光伏行业表面的繁荣难掩内部潜藏的危机。

  首先是并网难。随着光伏电站的密集建设,地方电网的接纳能力能否跟得上也是个极为严峻的问题。并网问题一直是限制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桎梏。我国虽然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受制于优势资源区与负荷中心相距较远、并网相关政策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还是以分布式开发为主的东部地区,都存在并网难的问题。

  “光伏发电增值税减半政策是参考风力发电政策制定的,紧接着是下放光伏发电项目的审批权。”张为提醒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投资者,“为了追求GDP,部分地方政府将有可能再走当年风电的老路,毫无节制地批准企业上马光伏电站。届时,就算地方电网的建设速度再快,也几乎不可能跟得上一窝蜂上马的电站项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江表示,如若赶上“限电”,投资者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其次,电站建设门槛高,前期投资大,对公司的融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天利恩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一家光伏电站运营商,目前在新疆有两个集中式电站,装机规模为70MW,该企业负责人张恩理表示,融资非常难,“我们的贷款门槛太高了。”

  投资电站,还面临着是长线持有还是短线进入等诸多考验,如果电站建成却无法转手,就要面对光伏电站成本的漫长回收期,目前太阳能光伏电站寿命为25年,在漫长的回收期之中,光伏电站本身还存在发电能力衰减的问题,这需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足够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投资电站建设还是应该理性些。”王世江告诉记者,“资金和电力消纳问题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他表示,一方面,扶持政策的消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态度仍未有明显改观,仅靠国家开发银行一家政策性银行难撑大局,投资者很难充分发挥手中资金的杠杆作用。

  有业内专家指出,光伏电站尚属于新兴产业,国家层面有原则性的政策,但地方还是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且各地对光伏电站的审批也不尽相同。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建光伏电站没有具体的流程,而且每个省份都不一样,还涉及到并网问题,“建个光伏电站要跑各地的发改委、环保、国土、电力、消防等部门,至少要盖20多个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