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低谷提速 多重并举

——访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黎明先生
发布时间:2013-08-26 15:04:42     来源: 《光伏产业观察》杂志
本文摘要:2012年,欧美双反来势汹汹,同时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国内光伏行业陷入低迷调整期,而银行等金融机构

  2012年,欧美“双反”来势汹汹,同时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国内光伏行业陷入低迷调整期,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的监管加强,凡“涉光”企业均遭遇最严重的限贷或停贷,也进一步加剧了众多光伏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

  在光伏领域哀鸿遍野声中,有一家企业岿然不动,连续多年快速发展势头不减;在行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执着于大上光伏电池生产线时,它已经悄悄瞄准了太阳能的新兴产业--光热发电;而当光热发电方兴未艾时,它又创造性地提出要发展太阳能光热与页岩气(天热气)联合循环大能源项目。

  2012年,中海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净利润3200多万元,成为光伏行业少有的盈利企业。

  2012年,欧美“双反”来势汹汹,同时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与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国内光伏行业陷入低迷调整期,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行业的监管加强,凡“涉光”企业均遭遇最严重的限贷或停贷,也进一步加剧了众多光伏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

  此刻,光伏企业是被动等待市场复苏,还是趁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各个光伏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前者则可能被对手赶超或甩开,后者则还有借势做大做强的希望。很显然,与众多在困境中选择“熬”的企业不同,中海阳选择了后者。2012年,中海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净利润3200多万元,成为光伏行业少有的盈利企业。有媒体盛赞中海阳“这一次,中海阳再一次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先行者。”

  在不足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海阳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来谋发展?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在一片哀鸿遍野中,中海阳又是如何运筹帷幄,引领行业发展?对于中海阳的低谷提速,中海阳掌舵人薛黎明作何解读?

  战略清晰精准

  2005年7月,薛黎明创建中海阳(北京)新能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以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应用为主营领域。在企业成立之初,薛黎明就提出了“让太阳能电站遍及全世界”的豪迈口号。

  “我们的口号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叫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公司时是这样,现在变为能源集团,还用这个口号,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根,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太阳能企业,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成为一个太阳能领域的专业、创新、多元化企业。”薛黎明坦言,这些年有许多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搞点其他产业,但薛黎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们只做太阳能,“要把这个战略的主轴坚持好,根扎的深,当然可以在这个主轴之上开枝散叶,实现太阳能产业的多元发展。”

  在牢牢坚持发展太阳能这个主战略不动摇的同时,中海阳每三年提出一个具体的发展战略,2005年要想2008年的事,确定一个战略;到2008年要定好2011年的规划,“我们不敢想的太远,人的判断力有限,能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把三年后的事预测好,从而提出一个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事实上,纵观中海阳这八年的发展历程,基本都印证了战略的超前性和精准性,几乎前行的每一个步子都踩在了行业发展的正点上。

  2005年,太阳能产业还停留在热水器这一阶段,中海阳看到国家有意在中西部边远地区通过离网的光伏电站解决用电问题时,就把公司主攻方向放在建设太阳能路灯和离网光伏电站上,获得了第一桶金;2008年光伏产业开始有起步的苗头,国家提出要实施金太阳工程,与建筑相结合,中海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先兆,未来不只是与建筑结合的光伏电站会快速发展,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也将兴起,于是中海阳马上在这一方面积累人才和技术,并将列为后三年主要战略方向。2008年到2011年是中海阳的黄金发展期,因为积累了优势人力物力资源,中海阳在这三年中标了多个金太阳工程,后期又承建了发电央企的多个光伏项目,在光伏EPC领域奠定了第一梯队的位置,并成功打响了中海阳的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海阳犹如一匹黑马跃入人们的视线,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中海阳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让人们惊讶于中海阳的超前理念、优质产品、完美工程业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