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本近日批准了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业界认为,对已开拓了日本市场的一些中资光伏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日前宣布,日本正式通过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同时批准了太阳能补贴政策,将鼓励本国新增至少96亿安装量也就320万瓦的光伏以及太阳能,输出量相当于三个核反应堆的发电量。这个政策要求日本公共事业单位以预设好的高价来购买诸如太阳能、风能与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期限是20年。也就意味着日本政府将为光伏发电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补贴,这个补贴量是德国补贴金额的两倍,中国补贴金额的三倍之多。而且将为风能发电补贴23.1日元,比德国4.87欧分的补贴高出不少。
尽管日本政府促使可再生能源业发展的决心异常坚定,但该国可再生能源业的基础并不雄厚。除了大型水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为日本用电总量的1%。在去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前,核能发电占日本用电总量的30%。日本大约60%的电力来自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如今,由于安全隐患,50座核电反应堆已经全部关闭。余下电力绝大部分来自于水电。日本政府预测,至2013年3月末,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有望从当前的19500MW增长至22000MW,其中光伏组件装机量有望达2000MW。
日本非市场壁垒高
对于受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前后挤压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来说,日本市场再度启动或许为其开辟出一条新的出路。但多位国内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代表对记者表示,对于日本市场未来的机会并不看好。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我国光伏企业在日本市场上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日本这个市场比较特殊,非市场的壁垒相对较高。"他还指出,日本市场相对封闭,以往都是日本本土企业如三洋、夏普等更受市场的青睐,不仅是中国企业,德国、美国的光伏企业在那里的市场份额也不高。再加上以前市场容量也不大,所以大多数中国光伏企业并没有着力去开拓这片市场。
而无锡尚德新闻发言人张建敏对媒体表示,以往由于日本市场规模过小,每年的出货量都不会在年报中单独做统计。根据IMSResearch咨询机构公布的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数据显示,去年全球24GW的安装量中,日本仅以1GW排名第五。而对于今年日本光伏市场的总体规模,尚德的仅仅预计在1.3GW左右。
在张建敏看来,日本市场长期过于封闭,即使今年装机量会有较大增幅,外国企业也很难参与。在日本国内,夏普、京瓷、三菱三家大型企业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即使凭借并购而来的日本当地企业MSK打前站,尚德在日本的市场也仅能排第四,2011年份额只有4%,与尚德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的身份极不相符。
张建敏告诉记者,"不光是光伏组件,在日本几乎所有产品都是一样。日本国民更认同本国产品,外国产品则很难打入。我们只能先慢慢做着,一点一点把品牌做起来。""即使中国产组件价格便宜一些,质量也差不多,但在日本市场价格并非决定因素。"陶然说,"今年日本展会的时候中国企业都把价格打的很低,把市场乱搅一通,但展会结束之后人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还是没人买你的组件。"
迎难而上的中资企业
也有专家指出,这对于我国光伏企业有一定的利好消息,尽管我们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不高,但是由于这项政策的刺激,相信有很多企业要去着力开拓这片未开发的市场。这项补贴政策调整之后也可能会吸引更多中资光伏企业,花更多精力去进军日本的光伏企业市场。
4月5日,当日本上网电价出台一周后,英利对外宣布在东京设立日本区域总部。和英利如出一辙,天合光能、阿特斯也在日本设立子公司。除了这些光伏巨头,一些第二梯队的光伏制造商也紧随其后。4月12日,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在日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润光伏日本株式会社,注册地址为日本福冈市博多区,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半成品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进出口相关业务及太阳能电站的投资、运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在日本的快速布局看重的是7月份即将爆发的大型电站市场。而在此前的40年间,日本国内光伏市场主要以住宅系统为主。据Solarbuzz的亚太光伏市场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内,住宅市场占到了市场总量的86%。较高的电价补贴让中国的光伏制造商看到了商机,大型电站的投资回报率(IRR)有可能高达20%。
海润光伏宣告成立日本子公司的同一天,天华阳光和上海超日太阳能签署《合作开发光伏电站项目协议书》,双方约定在2012年日本光伏市场合作建设100MW的项目,其中超日太阳负责优质组件的提供及部分金融服务;天华阳光负责项目开发、投融资和EPC服务。早在2007年,苏维利所掌控的天华阳光便进入日本市场,并于去年完成日本第一个开发项目--爱知县鹿岛的787KW光伏电站。此次,与超日太阳能雄心勃勃的合作,看似是产业链优势互补,却引发了业界的质疑。"在日本,获取项目和土地并不是十分容易,特别是对外资有着严格的把控。"一位熟悉日本市场的市场人员如此说道。的确,不论是进入日本市场最早的尚德,还是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最大的晶澳,都对下游的延伸保持谨慎。以尚德为例,虽已进入日本市场长达6年之久,团队已达80多人,但在日本市场的收获依然甚少,2011年出货量仅50MW左右。这与其当年2GW多的整体出货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据英利市场部客户经理肖亚东介绍,其日本分公司以销售组件和户用小型应用系统为主。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看似繁荣的日本市场,对外国企业门槛设置甚高,并不值得大家一拥而上。
高准入门槛
国内光伏企业蜂拥去日本淘金,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组件企业而言,要想进入日本,必须得到其复杂的流程认证。在日本市场,主要有两种认证:由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JapanPhotovoltaicEnergyAssociation)颁发的日本住宅顶部太阳能系统JPEC认证以及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apanElectricalSafety&EnvironmentTechnologyLaboratories)颁发的太阳能组件JET认证。
如果中国制造商要想进入日本地面电站市场,首先需得到JET认证。而在国内,目前拿到此认证的企业仅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
2月23日,索日新能结束了漫长的等待,获取来之不易的JET认证,拿到进入日本市场的通行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通行证审批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而且是从年初至今唯一获取JET的企业。即使是制造业大佬英利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今年大概会有5家公司拿到JET认证。中电光伏也等待了很久,七八月份应该会有结果。"中电电气(微博)(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经理崔娟娟说。崔娟娟将申请JET的过程总结为痛苦而漫长,"报备的材料一定要选择行业中最好的,比如TUV莱茵,UL认证都齐全的辅材,且最好是美国日本的品牌。"
不难理解,在日本,太阳能发展成为一个流通渠道严密的成熟市场,和通信、汽车等工业产品一样,外国产品的进入极为困难,更何况目前在住宅中作为家电一部分的太阳能系统。25年的质保期,让日本消费者对外来品牌非常谨慎。即使是中国组件价格优惠,优势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