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获悉,工信部正在牵头组织制定一项主题为“光伏下乡”的计划,旨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搭乘未来城镇化建设的“顺风车”。
尽管目前业内对农村市场对于光伏发电的承受力还存在诸多疑虑,但韩启明分析,按照国内诸如中节能等企业的经验,一个占地半亩的农村塑料大棚,装上几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入须达12到13万元,省级财政可补贴3到4万元,农民投入2到3万元,剩下的靠银行贷款解决,综合算下来,农业大棚电站开发的投资回报周期只需5到6年时间,这对于开发商来说仍属可承受的范围。因此,光伏农村市场在一些领域就目前来看仍具有经济性和可开发前景。
“但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光伏全寿命周期是25年,而农村设施存在周期可能远达不到,这将加重电站运营方的顾虑。”韩启明表示。
业内期待后续政策细化
尽管政策利好信号再次加码释放,但业内普遍期待后续的扶持政策细则能及时出台,并落实到位。此次会议也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落实到位。
韩启明表示,目前需要明确的细则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的额度到底定于多少,这直接影响企业参与分布式发电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因为度电补贴不明确,就意味着终端市场需求无法打开,供给层面就不敢贸然发力。”
此外,西部电站建设尽管很热,但电站运营却由于财政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的一再拖欠而不具经济性。如果财政部不进一步明确未来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就可能会抑制下游电站运营商的收益,进而传导到上游电站开发直至设备供货商的订单量。
而对于家庭用光伏发电系统,王润川表示,农村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仍不可忽视。未来,国家应该配套一系列既弥合企业发电成本,又能让农民用得起的补贴政策,才能使农村市场的潜力快速释放。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包括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和商务部等多部门自今年以来都在陆续调研并制定细分扶持政策,有望在今年底到明年初陆续出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