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上市公司27亿美元市值蒸发 “硅富豪”过冬
发布时间:2011-12-12     来源: 理财周报(北京)
本文摘要:立冬后的北京越来越冷,人们兴奋地讨论着第一场雪,而光伏行业的诸多大佬们则早被刺入骨髓的寒意冻得快没了知觉,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很...

  携手郭台铭

  10月份,保利协鑫和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准备谋求合作,两家公司在朱共山的老家江苏盐城市与当地政府达成新能源及光伏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

  “制造业要拼规模,市场很残酷的,如果技术不行、规模不大,那就把市场份额让给别人。”朱共山坦言。有些多晶硅厂停产了,保利协鑫却在扩产,市场对低成本高品质的多晶硅还是供不应求,这就是丛林法则。

  据熟悉保利协鑫的人士称,其多晶硅的成本是业内最低的,规模化的生产和技术研发是关键。据三季报披露,保利协鑫的多晶硅成本控制在20.9美元/公斤,甚至低于全球多晶硅巨头。

  致力于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这跟朱共山的工科出身分不开,他曾公开表示:“我是工科出身,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生产和研发上,团队建设从2001年就开始,现在已经成熟,不用花太多时间。”

  外界一直觉得朱共山很“神秘”或“低调”,但低调如他,也会在记者面前表现对专业化生产的优越感,“并不是其他企业都能做到这样低的成本。”

  光伏业界,一直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以赛维LDK为代表的垂直一体化和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专业化路子。现在看来,似乎后者发展更好,在技术研发的基础上控制成本,使其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仍能保持成本优势。

  朱共山对自己重视研发和生产的策略颇为满意,还打趣道:“抓好公司的基本面,保持企业健康发展才最重要,就像长得好或优秀的女孩子,不怕没人追。”

  也许是因为有巨额利润撑腰,朱共山说话也底气十足:“这一次行业调整,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好事,当然那些竞争力不足的公司将被淘汰。”朱共山认为,光伏产品的价格下跌很正常,多晶硅也不可能像2008年达到400美元/公斤(目前平均价格35美元)。

  残酷的价格战并不是光伏产业特有的现象,而是中国制造业的普遍现象。“如果我们看看家电产业、手机产业的发展轨迹,就能看到光伏产业的未来趋势。”朱共山说,“家电在发展初期有几千家公司,现在只剩下那么几家。我想光伏也会经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市场要挤出一些泡沫。”

  冬天来了,其实春天并不远,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前景光明,朱共山预测:“今年全球光伏装机可能与去年持平,但2012年仍会比今年增长30%上下。”更有分析称,未来10年光伏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仍将高达30%。

  10月份,保利协鑫和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准备谋求合作,两家公司在朱共山的老家江苏盐城市与当地政府达成新能源及光伏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

  郭台铭之所以准备加盟光伏产业,兴许也是基于看好行业发展和对自身成本控制的自信。朱共山称:“欢迎鸿海加入光伏产业,这对整个行业挤泡沫和改变生产及供应、销售方式都很有利。”

  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多晶硅成本还有下降空间,保利协鑫新建设的三条线成本还将低于20美元/公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