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市公司27亿美元市值蒸发 “硅富豪”过冬
本文摘要:立冬后的北京越来越冷,人们兴奋地讨论着第一场雪,而光伏行业的诸多大佬们则早被刺入骨髓的寒意冻得快没了知觉,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很...
干粮与劈柴
瑞士嘉盛银行预测多晶硅的价格将由高峰的75美元/公斤跌至35美元/公斤,而目前国内不少中小企业的单位成本价格在35-40美元,现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25美元
今年5月4日,英利组织了一场规模超过万人的动员大会,所有的英利管理层、员工在位于保定的英利三期,静静听着苗连生在台上激情的演说,就像金融危机爆发的那年一样。
在英利员工眼中,苗连生是富有激情的人,正如他的演讲。王志新向理财周报记者声情并茂地复述当天苗连生说过的两句话:一是“不裁员,不减薪”,这句话苗在光伏业上一次低谷时就说过;另一句则是“光伏的寒冬要来了,大家准备好干粮和劈柴,准备过冬”。
“所谓干粮和劈柴就是成本控制手段。”王志新解释说。
瑞士嘉盛银行预测多晶硅的价格将由高峰的75美元/公斤跌至35美元/公斤,而目前国内不少中小企业的单位成本价格在35-40美元,现在的实际价格已经跌到了25美元。
目前,英利被市场称为“成本杀手”、“价格屠夫”。去年年底,英利以低于欧洲买家40%的1.6美元/瓦的低价中标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
而成本控制的核心是技术。王志新介绍,英利拥有一个超过500人的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发电效率,电池的平均转换率等。
而全产业链能够消除中间产品产生的溢价,有效控制成本。英利自称是国内唯一拥有垂直全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企业,能够完成从铸锭到切片、电池组件一条龙生产。
在此之外,随着欧州市场低迷,不少国内光伏企业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美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
英利提供的数据,今年,英利出口欧洲的产品占比为64%,而在一年前,这一数据超过80%。而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的比例已上升至26%左右,其中产品出口美国比例已达10%。
当前,英利已同时在美国、中国、新加坡三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只是突然出现“双反”调查,让其始料未及。
而在国内市场,去年英利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中标总需求量为273mw的金太阳项目。“今年国内的市场装机容量应该会突破1GW左右,2012年会有3GW。”英利预测。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此前认为,今明两年均是光伏小年,处于行业调整阶段。而苗连生同样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一个深度调整期,即寒冬期。英利预测这个调整期,将持续到明年年底或后年年初,王志新介绍。
“有一种说法是,小企业扛不住,大企业扒层皮。”王志新称,在调整时期,一些不掌握核心技术,规模较小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像英利等这样的大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扛过这一阶段的企业将留在光伏行业里。经过寒冬期洗牌,届时光伏行业格局将由七八家一线品牌,若干家二线品牌组成。同时行业也将有门槛,“不再是只要有钱,就可以蜂拥而上”,有技术、成本控制、规模要求,王志新称:“那时这个行业会比较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