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市浪莎四期工业园区内,浪莎集团专门划拨做光伏生产的三个厂房仍空置,而依照早前规划,现今其设备应已经安装完毕。
浪莎新能源部部长周洪强证实,他们是在订购设备时感受到了市场形势的逆转,浪莎遂决定放缓光伏项目上马的速度。
在9月份,一则消息在光伏业内悄然流传:鉴于欧债危机的蔓延及德、意等光伏大国削减补贴,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作为佐证,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在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
“至少在浙江还没有倒闭的,一般是新的企业进来,现在选择观望状态,没有开工。”9月28日,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对此纠正,类似浙江正泰等大型企业的订单仍然不错,“但中小企业确实比较艰难”。
沈福鑫同时告诉记者,为应对危机,浙江将由企业横向联合组成为一个大的集团,“类似股份制公司”,这个“婴儿”将在10月诞生。
一个公司的两年光伏史
“只能是收缩规模,减产减员,准备蛰伏过冬。”
作为浙江台州人,孙游(化名)于2009年联合数个浙江老乡,共同出资近2亿元在浙江海宁成立了一个组件公司。
“公司目前主攻国内订单,国际已经做不下去。”以3000万元的出资,孙游位列第二大股东,“但现今生产线停了一半,亏损近2000万”。
在度过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世界光伏市场疾速成长,世界两大光伏安装大国德国、意大利的安装量均有翻倍成长,市场规模达到约600亿美元,由是促使投资涌向光伏行业。孙游说,2010年的时候赚得盘满钵满,企业近2亿投资,于2010年3月投产,年毛利超过1000万,“但没想到2011年的市场变化如此之大。”
经历2010年光伏安装量的翻倍成长之后,德国、意大利均在下调2011年的安装量和补贴规模。以德国为例,除了1月份的安装量相较2010年有所增长外,2-8月份的安装量均同比下降。
在日前的德国汉堡光伏展上,中国个别组件厂商报出了0.68欧元/瓦的极低价格,另有一家江西的厂商报价为0.69欧元/瓦,卖组件变成了卖白菜。
一位接近CSI阿特斯的人士证实,该公司老总最近基本都呆在欧洲和美国,“市场越是不景气,越得抓紧拿订单”。
“大厂有规模优势,有多年品牌积累,中小企业两方面都比拼不过。”孙游证实,其组件成本在0.73欧元/瓦左右,已是在行业内做得比较优秀,低于这个价格就是亏本。
孙游同时表示,两年来国内企业涌入光伏业企业如过江之鲫,如2010年海宁仅14家光伏企业,但到今年已超过40家,“竞争压力陡增,产品售价也随之下调,由是压缩利润空间”。
Solarbuzz最新一期季度报告显示产能过剩仍然严重影响着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组件的出厂价格已经比去年同期下降33%,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还会继续下降18%。
“今年可能是比金融危机来临时更冷的一个冬天。”孙游苦笑,除却订单下降,银行方面亦有高额利息需要偿还,“只能是收缩规模,减产减员,准备蛰伏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