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闽商传奇的现代版。这是一个国内光电行业“中国式”扩张的又一个经典。4月13日,三安光电抛出80亿再融资计划,操盘者闽商林氏家族的资本故事,似乎才刚刚铺垫好开头。
时光倒转三个月,芜湖、马鞍山交界处,芜湖经济开发区梁山路8号。
四台挖掘机正在作业,路边被挖出一条一米见宽的沟壑,而之前所见的白色厂房也并未完全竣工,仍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处于施工阶段,焊接工、水泥匠随处可见,但厂区周围冷清、人迹罕至。
三个月后,这片三安光电旗下的芜湖光电产业化项目,以二期工程建设之名,再次拟融资80亿元。
120亿的资本游戏
4月13日,三安光电发布公告称,为建设芜湖LED基地二期项目,拟通过公开增发的方式筹集80亿元,全部投向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芜湖光电产业化(二期)项目和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LED应用产品产业化项目,两项目合计投资总额为91.25亿元。
这不是2008年借壳上市的三安光电,第一次向资本市场伸手。
2009年2月23日,三安光电扭亏、“摘帽”仅一个月,公司宣布非公开发行募资不超过8亿元投建天津LED产业基地;当年9月成功募资8.19亿元。2010年3月,三安光电再次定向增发,拟投向芜湖LED项目一期,7个月后实际募资30.3亿元。
以此计算,两年内,三安光电再融资接近120元。
另外,仅去年,三安光电向中融信托、苏州信托分别融资达3.5亿元和约2亿元,当年12月,三安光电还向厦门中行和芜湖中行牵头的银团贷款2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再融资,三安光电不断推出高转送方案。
根据证监会2008年发布的关于分红的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不达标不能再融资。
为此,与巨额融资相比利润微薄的三安光电,继2009年度“10转10”后,2010年推出了10转12派2元的高转送预案。
两年向股市融资120亿元、公开资料融资达150亿元以上的三安光电,融资力度之大、时间之紧凑、节点拿捏之准确,在国内A股上,仅有两年连续融资计划过百亿的京东方可以与之比肩。
相比京东方注册资本83亿元、净资产174亿元的庞大规模,截至2009年净资产仅14.6亿元的三安光电,融资计划堪称神奇,但相似的是两者的扩张模式及面临同样的质疑。
补贴—扩张—再融资
1月24日,三安光电公布2010年报,营业收入8.63亿元,同增83.42%;净利润4.19亿元,同增132.73%。在光鲜的数据背后,由于去年再度增发,EPS仅增长1.41%为0.72元,跟本月拟增发融资的80亿元相比不值一提。
然而,三安光电4.19亿元的净利润,却有无法掩盖的硬伤。据三安光电年报,去年公司获得多项政府补助,其中MOCVD设备采购政府补助5.25亿元。
经计算,三安光电在2010年收到各地政府补贴高达7.5亿元,而2010年公司净利只有4.19亿元。最终三安光电2010年年报确认的政府补助收入为2.54亿元,占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60%,而公司2010年的补贴收入较2009年同期增加3.5倍,增速远超营收增速。
更值得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各种名目补助背后,三安光电“补贴—扩张—再融资”发展模式的隐忧。
以芜湖产业基地为例,其120亿元项目资金来源目前仍不能完全确定,但根据报出的消息,一期建设中购置的100台MOCVD设备,芜湖市政府将给予红黄光MOCVD(限38片机及以上)每台800万元补贴,给予蓝绿光MOCVD(限31片机及以上)每台1000万元补贴。
此外,芜湖市政府还与三安签订了总额6亿元的LED路灯采购合同,自2010年开始每年采购2亿元。以2009年三安光电营业总收入4.7亿元为基准,芜湖市政府每年2亿元订单,已占营收近半。
显然,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净利润杯水车薪、净资产仍显单薄的三安光电近年相继在天津、芜湖、淮南建设耗资巨大的重要支点。
前后脚选择在安徽建设基地的京东方和三安光电,其地方政府支持下独特的“亏损发展模式”颇有意味。
据年报,在京东方进入液晶行业的2002-2009年期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高达76.4亿元,平均每年折旧10亿元以上,其中80%以上是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