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雪崩与潮涌:多数企业缺乏真正高技术
发布时间:2011-11-08     来源: 中国能源网
本文摘要:最近,很多行业日子不太好过,连很多所谓的高科技行业也是冷风嗖嗖,寒意逼人。据媒体的报道,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就遭遇了...

  最近,很多行业日子不太好过,连很多所谓的高科技行业也是冷风嗖嗖,寒意逼人。据媒体的报道,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产品价格暴跌、盈利剧降、新生产线暂停或终止,江湖上甚至谣传行业龙头老大无锡尚德面临破产。与之相对应,中国几家在美国上市的一线光伏企业的股价持续走弱,其中无锡尚德从2008年初80美元左右见顶雪崩以来,近期继续走弱,一度跌到2美元以下,赛维等其他几家在美上市太阳能企业股价走势也与之类似。

  有人说,这些年太阳能行业急剧涌起的泡沫及随后的破裂,可以媲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本来,资本市场上的这些潮起潮落,就当一部壮观的大片来看好了。但在如今这样一个“转型”的时代,类似事件恐怕还会不断上演,对高科技抱着良好意愿的股市投资者,如果不去探究这背后的逻辑,十有八九会在下一轮泡沫中充当炮灰。比如说,A股市场2010年整体表现并不佳,但在某些人对“转型”的鼓吹和忽悠下,一些代表了所谓“转型”的中小盘股票还是走出了一波强劲的行情,到今天,这批公司兑现“转型”诺言的没几个,业绩下降的倒是一大批,很多股票价格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

  投资学教科书中一般将股票划分成两大类:成熟型大盘价值股和成长型中小股盘。前者业绩稳定但成长性差,后者一般是新兴行业公司、成长性高,所以,后者的合理估值应比前者高。当然后者的风险也比较大,其风险来自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上世纪80年代有谁能预测到尚在车库里鼓捣的微软会彻底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又有谁能预料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量的光纤和通讯公司倒闭?但是,一旦投资者赌准了微软那样的公司,15年内可以获得500~600倍的利润,谁不会心动?就算是经历网络泡沫破裂、大量公司破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纳斯达克指数仍然跑赢了代表传统行业的标普500指数。所以,市场给予成长型高科技公司高于传统行业的估值,体现了市场的定价效率。

  然而,事情到了中国就变味了。按理说,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股市上投资于新兴产业也理应获得较传统产业更高的回报。但我们这些年看到更多的是,在A股二级市场上投资于所谓新兴产业的股票,亏得比传统行业更惨,甚至惨得多。个中原由何在?潮涌理论或可给予部分解释。

  原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等人提出过潮涌理论。该理论认为,与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创新前沿、产品和产业前景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常常具有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的特点,因而全社会很容易对有前景的产业产生正确共识,导致大家一窝蜂地去投资某个行业,出现“潮涌”现象。一旦某个产业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后,尽管人人都知道这一行业最终会出现产能过剩,但在“先下手为强”的理性选择下,仍会疯狂地增加产能,直至最后疯狂杀价,一部分企业关门歇业,一部分处于微利边缘。

  这几年光伏行业的发展,就是潮涌现象的一个典型。10年前,中国光伏产业还基本上为零,从无锡尚德看到这一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大力投资并获取丰厚利润、公司老总施正荣成为中国首富之后,无数的社会资金盯上了光伏行业。2005年至今,光伏行业从多晶硅到电池、再到组件,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能都增长了50倍左右,繁荣程度简直可以用烈火烹油来形容。但是,这种繁荣的结果不是业内公司利润节节上升,股价持续走高,相反,繁荣的结果是价格割喉战,业绩亏损伴随着股价腰斩再腰斩。以无锡尚德为例,该公司的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在上市前的头一年即2004年达到高峰后,开始波浪式下降。根据Wikinvest数据,公司2004年的ROE高达72%,2005年迅速下降到13%,直至2010年出现季度负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