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与多晶硅技术路线:并存还是替代?
发布时间:2017-09-18    编辑:lanyingchun   
本文摘要:我们邀请了几位业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多晶和单晶从材料、器件、组件上的选择。
 

 
  主持人: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德仁
 
  嘉宾: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管 万跃鹏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及教授 沈辉
 
  晶科能源研发中心副总裁 金浩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片事业部质量管理总监 谢天
 
  南京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凤鸣
 
  杜邦光伏中国区应用开发及技术服务经理孟 张乐
 
  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杨智

文字实录:
 
  杨德仁:我们邀请了几位业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多晶和单晶从材料、器件、组件上的选择。下面有请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管万跃鹏博士;中山大学沈辉教授;晶科能源副总裁金浩博士;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片事业部质量管理总监谢天博士;南京日托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凤鸣博士;杜邦光伏中国区应用开发及技术服务经理孟张乐;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智。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几位上台。
 
  我们的问题每个专家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希望各位台上回答问题的专家,尽量用简明扼要的专家发言,以便有更多的专家能够有机会来表达他们的看法。
 
  首先一个问题,从你们的角度上来讲,多晶和单晶电池的成本比较是如何的?先从万博士开始?
 
  万跃鹏:现在大家都追究产品到底要走高效,还是要走低成本?实际上大家做光伏久了之后就知道,我们不能只追求我们的方向,一定要追求的是性价比。谈到成本,如果在硅片这一端,单多晶成本差在我们单晶用金刚线,多晶没用金刚线的时候,就已经很接近了,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是3毛钱左右。现在多晶为什么要推金刚线?就是要提升多晶的性价比,所以把把金刚线放进去,这样又可以把成本降5毛钱左右,所以就在硅片这一端,我们一般说比较均衡的性价比大概在6毛钱左右。
 
  杨德仁:晶科一直在做多晶,最近有一个大计划,要在新疆要做单晶了,我们听听金总的看法。
 
  金浩: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刚才万博士讲了很多数字,我曾经认为是人民币。我觉得单晶就要把成本做低,多晶就要把效率做高,这是不变的。刚才我们讲到了效率占的因素是越来越大了,所以效率的差别,多晶和单晶要想能够在中期做到一个比较好的竞争,效率差应该在1%甚至在0.8%以内。另外到底是单晶还是多晶?我认为会做到相融合的阶段。看多晶是不是能够把最终的效率降低到0.5%。成本降低了,效率就体现持续了。所以效率差一定要差得越来越少,这才是多晶的出路。上一波看到单晶起来了,给我晶很大的压力,最近一波我们又看到多晶起来了,但我觉得是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
 
  杨德仁:谢总大概认为单晶是最好的,成本是最低的,讲点理由。
 
  谢天:我非常同意刚才万博士和金博士提出的观点,最主要的还是看性价比方面,尤其是刚才金博士讲到,效率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刚才金博士提到了一个观点,在将来起码我们现在看到的单多晶电池上的效率差异还是相当大的,大约维持在1.5个点这样的水平,以后随着高效电池技术的发展,有可能效率之间的差异还会拉大,在这里我站在隆基的角度讲想讲一下,隆基十多年以来专一直注于做单晶,我们最主要的是想办法把单晶的成本降下来。我谈几个数字,去年我们在展会上发布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是什么样的信息呢?单晶的非硅成本在那个时间点上已经降低到3美分/瓦的水平,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单多晶之间效率差异如果是1.5个点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3美分意味着单晶的成本在现在来讲,我们其实有非常大的进步,这个方面我们还会持续的努力。几个方面,首先浆料量部分,我们现在一直在持续浆料量。另外一个用电电耗,理论上会持续的降低,比如说35度甚至更低,低于30度电耗电量,这是从拉晶技术方面考虑的。切片的方面,众所周知,单晶一直是比较领先一点,在隆基角度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工作,从2013年就开始研究,2014年底我们百分之百的推出了金刚线切割,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我认为单晶的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另外早晨冯博士和张博士也一直在强调硅片薄片化方面,其实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无论是P型还是N型,我相信这方面上单晶还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德仁:张总,你既是研究人员,又是产业界的老总,我看你刚才讲的MWT主要多晶硅的,你能不能谈谈你的看法?
 
  张凤鸣:我个人的看法,其实行业根本没有必要争单晶好还是多晶好。现在单多晶的差别,还没有到非常明确的时候,所以我觉得单多晶各自把各自的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其实单多晶也好,多晶也好,各自都有很多的空间去优化和改进。举一个例子,单纯的从市场售价来说,有的厂到新疆建厂电费很便宜,如果在东部加一个厂,电费就不一样了,所以这就没有可比性了。所以两个方面都可以友好共处,各自去改进,我觉得这对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一些。
 
  杨德仁:沈老师对这方面有很大的体会,您从成本角度比较一下多晶和单晶的情况?
 
  沈辉:我先说一下,从50年代到现在,我们太阳电池理论也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在科学上就是技术性的突破,实际上我们仍然处于一代太阳能电池,但是有很多技术性的进步,关于单多晶之争,我非常同意张凤鸣教授的意见,我们可以学学习西方人的一点,西方人都说自己的是最好的,但别人的不评价,把自己的做好。我认为单晶和多晶跟结构有关,你比如单晶HIT、IBC那就是单晶,但是多晶MWT也做得非常漂亮,关键就是一个指标"度电成本",每瓦的发电量,每瓦的度电成本。还有人说非晶硅不好,但是手表、计算器是非晶硅一统天下的。我们不需要纠缠这个问题,要把自己的做好。
 
  杨德仁:从你们辅材的角度来讲,对单多晶有没有影响?
 
  孟张乐:我先说一下我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从材料供应商角度讲一下单多晶的区别。我们对单多晶的看法,其实我们提到降本,还要提到一个重要的词就是提效,也就是前面讲的度电成本,从2015年开始,尤其是在高效电池这一块,单晶其实相当于是先发制人的,因为PERC2015年、2016年、2017年增长的非常迅猛,现在量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的多晶、黑硅甚至多晶、黑硅PERC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只不过增长没有那么快。我们认为这两种有竞争关系,但更多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像今年,多晶黑硅或者金刚线其实是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尤其是当时我们认为的一些产业上的一些瓶颈,包括金刚石的瓶颈,还有换了金刚线以后对于外观的要求、对于效率的要求,其实行业的驱动力是非常大的,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所以我们认为这两个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从材料供应商的角度来讲,从以前来看,传统的单晶、多晶的话,其实从辅材角度来讲,可能不用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可能一个产品既可以用单晶也可以用多晶,现在单硅晶分开之后,像PERC单晶和黑硅,这种对于将来的要求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且包括对不同的单晶、多晶,大家用的设备和技术路线不一样的话,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从材料供应商来讲,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
 
  杨德仁:它们的价格一样吗?讲到成本你的价格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孟张乐:价格其实相差不会很大。因为这都是P型电池,如果说P型电池跟N型电池的话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P型电池之间差异很小。而且国内的竞争也比较大,很多国内厂家都起来了,但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促进了杜邦的进步。
 
  杨德仁:所以对于多晶和单晶都是P型的情况下,从辅料的加工专业的角度上,其实成本相差不是很大。杨总,你们泰州中来,你们主要的产品是N型双面,能不能讲讲你们的体会?
 
  杨智:因为我是做N型的,因为一方面是分离系数的问题,目前我们的N型硅片比P型还是会有一些,但是随着市场份额以及产能的提升,价格已经降了,除了硅片之外。但是我们希望做到其实是什么呢?比如说只算正面,我们可以提高10%以上。单晶我还是同意各位的专家,目前的成本差异不是特别大。我以前是做砷化镓的,砷化镓想把太阳能电池做到30%以上,这是很简单的。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应用,就是因为LC太高了。我们单晶还是长期不足,随着价格的调整,有点波动。
 
  杨德仁:度电成本,或者LCUE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终极目标,我也很同意刚才杨总和沈老师的观点。在你刚才的报告中,你有一张图提出了,在你N型双面CEOUE会远远的低于现有的P型电池,你这个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杨智:因为涉及到售价问题,我们是目前双面综合功率315W起,现在的PERC是295W,我们的每W的单价跟他们一样,我还保证每片都不止315W,这就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密度提升,这样都会下降。还有一点,我的发电量其实还远远高于315W,大部分应该是往335W上面走,这样算下来我的度电成本比P型的成本会低很多。
 
  杨德仁:我们刚才讨论的重点是单多晶的成本,各位专家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有一个方向是提高效率。一般认为最近单晶份额在增长,高效电池的应用推广的比较快,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也有这样的一个观念,越到高效的时候,硅晶体的局限,对效率的影响就会很大,因此单晶和多晶的效率差就会拉长、拉大。实际上当我们PERC电池刚做出来的,单晶的PERC电池效率要比多晶提升明显高,但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多晶的提升同样的也达到那个程度了,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五年到十年当中,其实单晶和多晶的效率基本上相差在1%-1.5%之间,既没有拉大也没有减少,也就是说它两个技术在互相的促进、互相的进展。但是从长久来看,单晶和多晶的电池效率的提升空间还有多大?哪个提升空间多?会不会以后距离越缩越小?或者以后越拉越大,到1.5%-2.0%,我们请各位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做一个讨论和评判。请杨总先开始。尽量简要一点。
 
  杨智:这个事情我自己也曾经彷徨过,是不是我们的效率就到顶了?有一次我听了沈老师的报告,他分析了很多,他说也许会有其他的代替技术进来,但实际上晶硅的效率提升是永无止境的。
 
  杨德仁:问题是单晶和多晶哪一个提升空间更大?
 
  杨智:我认为是单晶。
 
  杨智仁:会不会单晶和多晶趋势会越来越大?
 
  杨智:这个趋势是这样,但是还取决于质量,因为我看到的所有高效技术,到了多晶的时候都会打对折。如果大家都把技术越拉越大,如果我提高到五点,距离会越拉越大。
 
  孟张乐:从材料供应商的角度来讲,过去这些年单多晶既没有拉大也没有缩小。目前从我们的角度和从客户的角度,还有从前端的设备供应商的交流和合作方面来看,我只能说从浆料的角度来讲,浆料技术从2011年17A出来以后,浆料本身没有很大的突破,从浆料本身来讲,可能目前的空间看不到太多。
 
  沈辉:我从我专业知识来讲,因为半导体是我主导的一个专业,单晶和多晶,实际上晶界所占的份额是极少的,影响是极少的。如果是同样的技术,那么效率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但关键是单晶目前有异质结的技术,多晶可能在这方面有一些缺陷,我认为尤其到目前来讲,规模化的产品效率差别不是很大。我们都基于30%左右的效率,为这个事情我专门跟马丁·格林教授切磋过,我说你为什么没有在理论上面修改一下?我说现在技术都在进步,看来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伟人就是伟人,他给我们定的界限还没有人能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如果哪个高手搞理论了,像南京大学理论那么强,能够修改一下。所以我讲,我认为从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上面来讲,差别不是很大,因为晶界占的份额是很小的,而且晶界有非常好的处理方法,钝化,不然单晶根本上不了场面的。当然这里面就是一个异质结、新材料,基于硅片上的其他材料,我们在这里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不想多说耽误时间了。
 
  张凤鸣:关于这个效率的决定因素,光伏电池的决定因素有三个方,一个就是有多少光进去,第二个是进去的光被吸收以后怎么被分离的,第三个是功率。那么第二个方面和第三个方面都是取决太阳能的结构。唯一跟材料的质量有关系的,就是分离的效率,这个又回到材料的本身的质量。但沈辉教授其实从质量本身来说,第一我们的转化效率并不是随着质量的无效上升,效率是无限上升的,它只能逼近。所以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提升的空间和做的工作可能还要更多一点。
 
  杨德仁:谢谢张总,有请谢总。
 
  谢天:因为我也是学物理材料这方面的,从理论角度上讲,我很同意教授的说法。另外一个方面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因为牵涉到单多晶的问题,牵涉到单晶未来的问题,而且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单晶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从业界现在P型来讲,从业界现在P型来讲,这两年来讲比较火的就是PCRC,它的角度来说讲的话,无论是德国顶级的研究所,还有各位专家我相信都做过一些模拟、讨论,站在电池的角度上讲有多种方法,离不开刚才张总讲到的开源节流,这个词用得特别好,很简单的把光伏说得很透。如果我们回到PCRC,我们和业界很多的研究所、客户也做了很多的交流,至少看到,如果效率接着往上做,超过22%甚至22.5%以后,PCRC的效率是不是还能往上走,比如说超过23%,到23.8%,甚至到24%,我相信这些都有可能。但是时间点对实际上对硅片的少子寿命有了一定的要求,比如说我们昨天在分会场的演讲中有提到,它要大于1毫秒,这一点站在硅片、单晶硅制造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基本上能做到。
 
  N型的角度上来讲,早晨冯博士也讨论了这个问题,IBC可以看到少子寿命是要做到12毫秒,在这个角度上,单晶怎么样做?我不认为多晶一定做不到,但是现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我们制造厂家来讲,就是怎么样从规模上实现,我P型的单晶怎么样适应PCRC,我可以做到保证所有的晶棒少子寿命都大于100微秒,N型如果单晶硅大于一个欧姆·厘米的时候,我怎么样保证少子寿命可以做到2个毫秒,甚至更高,将来5个毫秒,这是我们现在的课题,这个有效率是最最紧迫。
 
  杨德仁:金总谈谈单晶今后提升的空间,和多晶提升的空间哪个更大?或者哪更有希望,或者有什么问题?
 
  金浩:很难讲。我只是讲技术。单晶、多晶都有瓶颈,如果从电池上来讲,单晶好做。很多后面事情不用了,一般单晶先做,单晶提高得多,见效快,多晶得慢一点,但是多晶也要提高到相应的水平,所以我们讲到此此消彼涨,包括空间的成本。所以我觉得提升的空间都有,HIT、N型的多晶也能做,我们现在多晶的结果也很好,N型的多晶结果也是突破了20%,双面也能做,N型多晶在双面率上是P型的再好一点。所以我觉得从材料角度,类单晶稳定的问题,现在我们碰到的其实最好的类单晶和正常的P型材料少子寿命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大概在350到400,所以我觉得短期技术上单晶的先走,多晶的再跟上,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当然这个时间可能会有一个5-10年的周期。最终走成单晶和多晶发展到什么样的极限,使做出来的晶体跟单晶的一样的漂亮,市场的单晶跟其他的单晶,第二炉、第三炉,甚至后面的第四、五、六、七,少子寿命不是现在的100以内,构成做到500甚至做到1000的程度我觉得都有可能。
 
  杨德仁:金总认为单晶、多晶电池效率都有提升的空间,一般是单晶先起,多晶跟上,根据成本来起作用。万总从材料专家的角度提提您的看法。
 
  万跃鹏:看这个问题挺简单的,首先世界纪录可以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找到纪录,到那时候材料的限制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你能看出同样的材料,假如有的话,一定是单晶的效率比多晶差别会有显现,但是这个肯定跟你用什么电池技术有关系。而又说回来了,我们是在生产,我们就是生产那么几个电池技术,大家都已经熟了,我们要看什么东西呢?过去的基本上但是都已经看出来了差别就是1.0,像过去的十几年你去查电池的效率的差别,都在上升,最后没什么差别了。我在两年前做了一个报告,当时说了一个多晶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多晶在电池都用PCRC的时候,没有人都用多晶了,这就是我当时最大的忧虑,大家都不想用多晶做PERC,都想用单晶了,刚才金总说得非常对,开始大家都用单晶,因为它容易实现,一下提了一点多的效率。大家试用一下多晶只有0.6%,但还是有继续进步,最后把黑硅出来了,黑硅+PERC,金刚线,黑硅+PCRC也提了一点多。反过头来我们再看世界纪录就能搞明白是怎么突破这个差的。现在世界纪录,拿天合来看,多晶的PERC世界纪录是21.9%,差别还是1%-1.5%之间,所以我认为在PERC这个大形势,下面五年肯定是PERC占优势的时间区间。我觉得单多晶效率差这个样子,所以我觉得单多晶还是要并存的,另外它不是产品技术,它是制造技术。
 
  杨德仁:万总认为从世界纪录的角度讲,越到高效率的时候,材料质量影响是比较大,这个是对单晶是有益的,但同时也是一个产业化的技术,随着大家的努力,多晶也在不断的进展。可以看到近几年成为产业主流的PERC电池当中,单晶能做,多晶也能做,而且它的效率差还能维持在1%左右,双方都有往上提的空间。
 
  万跃鹏:从理论上讲,我们在电池技术层面,在现有材料品质角度还不是一个限制的因素。我觉得从理论角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当然我认为多晶的品质它的提升是有很多空间,。做多晶的人有很多工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你还没有做到极致。
 
  杨德仁:谢谢刚才各位专家对成本和效率两方面都做了一些点评和讨论。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能和大家讨论更多的题目了,我们留几分钟给底下的观众。
 
  赵玉文:其实讨论单晶和多晶的优势,一直伴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家知道最初全部是单晶世界,后来发明了多晶硅制造之后,多晶材料制造成本很低,所以逐渐占领了主导市场,但是在多晶最兴盛的时候,单晶降到了30%左右,那时候也有人问,未来是不是多晶硅的天下,但是我们的回答是相互竞争,也没有完全排斥多晶未来的发展。
 
  我觉得隆基和乐叶对单晶有更高的信心,其他几位是平分秋色,两边都看好的。我希望隆基、乐叶你们如果对单晶有信心,你们就坚持把单晶技术发挥到极致,包括材料、电池技术都发挥到极致。如果对多晶硅有兴趣或者说有信心的,你要在多晶硅包括材料制造、电池制造工业上也发挥极致,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PK竞争和相互促进,促进我们的发展。
 
  最近这两年隆基和乐叶的市场能够这么好,而且鼓励大家都向单晶硅发展,就是因为他们长期的坚持,这两年使得单晶硅技术进步非常大,再加上金刚线切割的推广,两种技术也是相互促进。在多晶硅历史上大家知道线切割,线切割最初是为了应付多晶硅产生的,原来的半导体切割也都是那样的,有了线切割的发展,为了适应多晶硅线切割发展,后来推广到单晶硅,现在连半导体用的硅片也用线切割了,这就是多晶硅技术发展向单晶硅的技术极致,单晶硅的技术包括PERC电池也向多晶硅极致,我觉得当双方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你们的有些技术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得到启发的。
 
  刚才杨老师讲到了效率提升,其实效率提升材料提升的问题。还有从我的观点来讲,我觉得对哪一个有信心,就要有很深的经验和技术的背景,我觉得双方都还有余地。因为多晶的材料正在通过各种办法铸造单晶硅。假定说你能解决铸造多晶硅,把它完成的单晶很好的话,如果理论效率29.4%,就是对晶体硅,包括了多晶硅,没有一个多晶硅的理论效率,就这一个理论效率。从空间来讲,单晶硅更容易接近,因为它的晶体完整性更好,但是多晶硅也有把材料往上提的较大的空间。那么在这里,我倒是希望各自从事自己工作的人,把你想象的能够发挥到极致。我觉得在短期内,谁压倒谁,谁吃掉谁,或者另外一个完全消失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我还是希望大家在竞争中互相PK,促进发展。我是对于两个技术共同发展是很乐观的。
 
  提问:还是几个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想说一句话,无论是单晶还是多晶,一定要用双玻组件封装,这为什么呢?备板肯定是有问题的,刚才张博士讲的,MWBT的一些比较,基本上是常规组件备板封装的比较的,您如果用双玻组件和MWT比较一下,无论是衰减和寿命都会要长得多,包括我们的度电成本,现在都是用25年计算,现在双玻现在各家厂家都得30,我觉得30年不止,甚至会更长。那么我们的度电成本会降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可以算一算。
 
  杨德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给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那位是不是问问我们的嘉宾。
 
  提问2:我问一个比较切实的、比较敏感的问题,主要是万万博士和金博士,就是P型PERC技术现在出现双面技术有可能把单晶成本优势扩大。那么多晶的阵营是否有一些应对的想法?比如说在双面PERC上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第二个问题与这个相关,就是前面讲到多晶可以在效率上跟上单晶的脚步,但是在临近的超跑技术上讲,超跑多晶要求25W,单晶可能是310W,在这方面我们两家公司可以投多晶吗?
 
  杨德仁:问题是多晶的解决方案,以及在领跑者计划中的措施?
 
  金浩:这个还没有发布,没有发布我们就不讨论。或者我们讨论超跑,我们讨论295、310,包括怎么样做到更高。
 
  第一个来讲,双面技术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有的P型多晶材料短期做双面比较难。第二个讲的就是刚才提到的类单晶的P型材料,可能做到双面。因为类单晶做好的话,寿命跟普通的差不了太多。第三个是N型的多晶,刚才也进到,它其实可以做,它们多晶我们也做了一些,做出来的效率和功率比较值得期待。但是我们又讲,新技术都是从单晶做起来的,单晶做完之后一定程度上比例在扩大的时候,包括多晶相应的技术就会跟上。我觉得产品本身,在目前的特定的市场,对固定的一些市场应用,短期应用会是比较好的,长期可能有一定的变化。所以说我们说到双边的,都是属于一种新的东西、新的产品,因的产品可能P型单晶先用,多晶再跟上,基本上符合这个过程的。这是双面的。
 
  另外,我觉得如果我们定一个比较高的指标,就是对现在的成绩让打击去达到,我觉得295也好,315也好,都非常值得期待,也是很客观的指标,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作为领跑线,我觉得相对比较公平,当然这里面就有很多因素,比如说标准里双面怎么去算,这些东西是否能够非常的明确,像刚才杨总讲了315的双面产品是一个完全的晶硅,但是我们也提到,双面实际的应用可能相对还是有一点定的局限性,所以这个话题我觉得来有更多的讨论的空间和期待,或者就是留给下一次一定的东西发布之后再进行讨论。
 
  第三点我建议,我觉得学术学会能够把它反映出来,我觉得现在的变化这么大,未来的十年有这么多技术在发展,非常希望通过光伏学会去呼吁一下,让企业真正重视研发,晶科非常重视研发,但是我们希望大家都共同的研发,这样整个行业就能发展,相互之间也会有竞争、比较。当然有一些老板可能就会想,我做它干什么,我有钱投到生产,或者觉得研发没有什么作用,我觉得这些是不好的误区,当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也是非常不理解,我希望学会能在这个角度更多的呼吁,让更多的决策者参与到研发,要把观点进行一定的梳理、提升。
 
  万跃鹏:我非常同意金总讲的,我加一个数据,8月份新继承公布了现在产线上做的黑硅加PERC的电效率平均30.4,它大概是有50%以上是在290W,有很小一部分是在295W。我相信再过一个时间,会转到295W去。
 
  杨德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说了,沈老师还有一句话。
 
  沈辉:我就简单说一下,因为经常听到了,关于包括组件,说25年寿命的问题,我就跟大家说一下,没有人对于晶体硅组件定了25年寿命,如果谁有这个定义,不管是什么国际权威,我都会去找他PK,25年是质保期,25年的时候你的发电量衰减,过了额定功率不能超过20%,光伏组件能用多少年、活多久,不知道,30年、40年都有可能,即使衰减超过25%、30%,照样可以用,光伏在中国,中国要制定世界的光伏标准,不能让外国人制定标准和来执行。25年、30年衰减30%,我们可以降使用,40%我们还可以使用,到底是50%还是60%衰减以后不能用了,报废了,我们要环保回收,不要多少年以后堆成山一样的,我们光伏不希望这样。这是关于寿命的问题,没有寿命,就是质保期,寿命不知道,你到我实验室看,1982年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到今天仍然在完美的发电,看起来老态龙钟了,但是它整个的衰减不超过6%。还有一个10KW的,也是三十几年了,还在完美的发电,所以我就说这一点跟大家切磋。作为财务上25年多少,可能是按照财务的一个投资算。
 
  杨德仁:不论是单晶还是多晶,它的寿命都长,希望比我们的寿命更长。谢谢各位专家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谢谢大家。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