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硅时代的光伏技术与突破方向
发布时间:2017-09-18    编辑:lanyingchun   
本文摘要:文字实录:   赵颖:下面进入今天上午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专家对话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主要讨论后硅时代的光伏技术的发展与我...

  主持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颖
 
  嘉宾: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
 
  中国可再生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戴松元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Solibro公司首席技术官CTOLarsStolt
 
  隆基乐业产品副总裁吕俊
 
  FirstSolar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经理SooHongPng
 
  FirstSolar加利福利亚中心主任熊刚
 

文字实录:
 
  赵颖:在这个环节里面主要讨论后硅时代的光伏技术的发展与我们如何面对,这个题目是本次大会的程序委员会主任宋登元宋博士提出来的,当时我也没有过脑子,就领过来了,但是现在想想这个话题挺难的,它有很多的内容,但是这个确实是一个很丰富的东西,对于我们搞研究的来说,包括产业也是非常关心的内容。今天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专家可以讲,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可以发表评论。
 
  从太阳电池的角度来说,分的种类主要有硅基的、化合物太阳电池,还有新型太阳电池。如果按照电池的基本结构来说有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还有III-V族化合物电池,还有一部分没有实现产业化的电池。就整个太阳能电池现在的结果来说,晶硅电池现在在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我记得在五年前晶硅电池占90%,再往前说大概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晶硅电池大概占到85%的样子,但是随着晶硅电池的技术进步,晶硅电池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超过了90%。现在能占一定份额的是铜铟镓硒和碲化镉电池,III-V族化合物太阳电池现在因为它的成本的问题,主要还是用于一些军事,比如卫星、航空、无人机等等,对成本要求太高的地方。像有机电池还没有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还在试生产阶段。特别是今天有两位专家讲了钙钛矿电池,它也有很好的发展的潜力。大家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是美国每季度都发布的世界光伏最新的效率进展,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共有20多种电池效率都在这里体现了,这也就基本代表了国际上各种电池的研究情况,还有电池研究的趋势。
 
  从晶硅电池来说,晶硅电池占到整个市场份额90%多,晶硅电池现在创造世界纪录的几种电池结构也不外乎PPT中的这几种。BSF、PRC、IBC、TOPC,现在效率已经达到了25.7%,HIT结构的也是25.1%,HIT跟IBC结合的技术最近的进展达到了26.6%的效率。这几种结构,目前来说晶硅电池能够超过25%的效率的也就是这么几个结构。
 
  晶硅电池还有没有更多的发展余地?从效率来说,理论的极限效率就是单独的晶硅电池,它的效率就是24.9%,我们看现在的HIT跟IBC结合之后的效率已经达到了26.6%,已经非常接近于理论效率,因为在我们实际做的时候还有一些损失。所以晶硅电池从效率来说是非常难的。
 
  这个图是今年Science里的一篇文章,它讲尽管晶硅电池在不同的年代售价是有波动的,比如说2008年的波动,这时候是因为晶硅材料非常昂贵,世界需求又非常大,所以造成2008年价格很高。然后再往后在2015年又下降了,这是因为国家产能过剩,价格又下来了。但是从长期来看,整个晶硅电池的价格还是有迹可寻的。2017年大概在300多GW,今年大概差不多400GW。按照这样一个曲线的发展,得出来一个结论。如果达到了TW,就是1000GW,达到这样的累计安装量,现在我们累计安装量是300GW,现在是0.3TW。组件的价格就是0.5美元,实际上现在的价格还是低于这个的。如果要达到8TW的时候,成本就要低于0.3美元,低于0.3美元是有一个说法的,发电就低于了整体常规电的成本。
 
  给大家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个截图,我们可以看到,从2016年到2027年,不同的电池生产上效率的提升。
 
  这张图显示的是在十年以后,或者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年期间,每种技术在将来所占的比重。
 
  刚才给大家大概介绍了一下晶硅的一些情况,从我们国家来说,发展光伏是我们国家战略的需求,我们热爱光伏是一方面,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环保,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做这个工作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是这样的,中美于2014年11月12日,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计划到2030年左右,我们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2030年一次能源消费下降42亿吨标煤,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提高到20%,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对于我们可才生能源,我们要做很多的工作。
 
  这张图显示了去年国家排名前15位的晶硅电池厂的产能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晶硅电池在国际上确实占非常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从另一个侧面也是有隐忧的,因为我在跟一些企业老板在私下谈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他们也在讲,就是说中国光伏晶硅电池这么大的比重,一个厂要低于1GW都很难到外面说,这么大的产能的情况下,一旦未来某一个颠覆性的电池的技术出来,对我们的产业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刚才给大家介绍背景之后,就是想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在这里谈论后硅时代的意义所在。所谓的后硅,并不意味着下面我们不用硅了,我跟宋博士讨论过,我们两个意见是一致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后硅,是指晶硅电池现在已经快达到效率极限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做下面的事情?
 
  那么后硅时代的技术路线是什么样的呢?无外乎是基于晶硅电池技术发展,昨天上午来自德国的Peter已经讲了,在晶硅上再叠一些东西,基于硅基的再去提高效率怎么办?或者基于已有的技术,也可以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或者是另辟蹊径,就是说已有的两种技术都不可行了,我们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技术来提高电池的效率?但是不管怎么说,电池是将来承担国家或者是世界上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对于这样一种电池,它应该所具有的秉性或者特征应该是高效率的、低成本的、长寿命的、资源丰富的,而且环境友好的,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的电池,或者是我们未来想象的电池应该具有这样的潜力,来担负起未来世界能源的需求。当然这是我的一个抛砖引玉,说的不一定对。
 
  下面就有请今天的对话专家上台,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今天不会得出一个结论,只是大家一起研讨,大家各自发表意见。
 
  我们有请宋登元先生,他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的副主任,同时也是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国家光伏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宋登元博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荣誉主任赵玉文先生;还有戴松元,是中国可再生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资源学院院长;LarsStolt,汉能薄膜发电集团Solibro公司、首席技术官CTO。隆基乐业产品副总裁吕俊;SooHongPng,FirstSolar,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副总裁&总经理。还有熊刚先生,为我们担任翻译。
 
  赵玉文老师长期从事光伏研究工作,做的也非常出色,这么多年带领着光伏专委会,光伏专委会之所以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赵老师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会儿赵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对这个命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戴松元戴老师主要在新型电池上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担了两任的首席,他主要的工作还是在新型电池上。所以我们想请戴老师能够发表一下他对未来电池的感想。宋博士主要是在晶硅电池方面的研究,他在澳大利亚马丁·格林教授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英利的首席技术官,在晶硅电池上非常有研究。吕先生也是在晶硅电池方面,一会儿再听听您的建议。赵玉文老师长期从事光伏研究工作,这么多年带领着光伏专委会,光伏专委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戴松元戴老师在新型电池上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发表他对未来电池的感想。宋博士主要是在晶硅电池方面的研究,他在澳大利亚马丁·格林教授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英利的首席技术官,在晶硅电池上非常有研究。我们想通过这些专家充分的把他们的意见表达出来。
 
  下面先请赵老师说一说。
 
  赵玉文:非常感谢这次会议,特别是刚才赵颖主任已经把今天讨论的背景说得非常清楚了,后硅时代首先把硅作为一个标杆和基础,想想未来后硅时代可能会发生什么。另外我要感谢宋博士提出了今天的课题,宋博士本身是搞晶硅的,他提出了后硅时代,说明我们的光伏除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领域以外,还具有非常远的前瞻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我们光伏专委会整体对未来指导中国光伏技术进步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导。我们还有其他的专家,有供电领域全世界最大优势和竞争力的FirstSolar,也是华人技术骨干在这里,还有最具前瞻性之一的薄膜电池专家等等。
 
  宋博士提出来的后硅时代非常有前瞻性。可能有一个不言而喻,未来对于后硅有一个定义,我们是在几个应用里,假定是在空间领域,其实现在我们已经出现了后硅的时代,天上也是从晶硅开始,现在砷化镓电池在空间电池上应用已经超过了50%以上,所以我们讲后硅时代是针对当代社会用电的背景,所以目前我们晶硅电池已经在全球大电力市场上快速显著发展,目前已经占到了全球发电量的1%水平上,如果超过1%、2%就会有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还是针对特殊的,全球人类社会共同的社会用电方向。
 
  刚才赵颖主任给出一个学习曲线,我们看到晶硅历史上发展到现在的曲线情况,它的横坐标是市场,纵坐标是零售价,直线是预测的理论成本曲线,我们看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在围绕这个曲线转的时候,未来1TW的时候,也就是1000GW的情况。我估计今年全球会接近400GW,应该在2030年左右差不多是1000GW的情况,大约在2050年最终会达到8000MW,差不多应该是0.25元/瓦。我觉得这个未来究竟是后硅时代,还是微型的硅时代,这是我们除了自己工作,还要向更远更前瞻的方向去考虑,所以对搞光伏技术来讲,大家应该要有这样的远见。
 
  最近进展最快的就是钙钛矿电池,几个月功夫跳得很快,但它能不能占领市场?决定的是未来它的每度电在全生命期内度电成本能否具有竞争力?我觉得今天的题目对所有搞技术的光伏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后硅时代,我们讲的硅是活性材料,是硅发电器件里面的活性材料,实际上现在硅电池里面用的材料不仅仅是硅,其他的都不说。到底未来后硅时代的发电材料可能是以硅基的叠层,还有其他功能叠层,那就是我们活性材料,将来一种可能是硅基的复合材料,为什么叫硅基?因为硅它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发电,薄膜电池又是非常薄的,所以我们按百分比来讲,也有可能是以硅片为基础的,但是加上两层或者三层,它虽然少,但仍然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能是一种硅基复合材料,这都是一种预测。现在我不敢讲,未来后硅时代是一种什么态势,但我觉得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硅基的叠层电池,这个非常有可能,这个还要看情况。我简单讲这些。
 
  赵颖:谢谢赵老师,可能我们听MW、GW、TW,这是什么概念?我也查了一下,三峡是18GW,所以我们看,现在世界上累计安装量是300GW,差不多是10个三峡的量。
 
  戴松元:我有一个新的概念。现在一台核电的机组是1GW,现在大的火力发电机有的是600M,主要是看你装几台机,原来我们要发展100个核电站,相当于100GW。FirstSolar,除了核电是6000小时,太阳能上1000小时。
 
  从事太阳能电池20多年,这次会议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开会的形式变了,这种形式非常好。第一天边会更有意思,大家讨论的比较激烈。到2020年咱们晶体硅不需要补贴,这句话让我感觉太阳能电池,做非硅电池压力山大。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效率、成本和稳定性,最主要是三个方面。现在是政府推动,如果将来政府不推动你,即使你成本降低了,但稳定性等仍然干不过火电,因为人家密度高。你咱的所有的沙漠,如果不提效率还是会有问题的。实际上中国人最主要的还是盲目的发展大电池,实际上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有艺术。如果真的建得非常的艺术,我觉得何乐而不为。外国不是没有地,澳大利亚的地比咱们还要多,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探讨硅怎么用,如果还是盲目的在沙漠中装,可能你会做到世界的老大,但世界会笑话你。第二个,刚才赵老师讲到一点我同意,将来可能走的是硅+其他的叠层,硅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我原来有一个观点,质量是保证,你耗的能量高了,你消耗的能量就稳定,其他的消耗的量几乎是个小小一角,这个20年之后是稀缺,所以我觉得还是有点担心。所以能否硅跟其他的新兴电池共同发展产生其他新兴电池。最终的目的,要看复合材料,实际上钙钛矿最早也不是用的,所以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们如果去探索,没有做任何其他产品,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可能99%的人都来申请钙钛矿,没有进行其他化合物的设计。
 
  宋登元:实际上我们讨论后硅时代,这个想法也不是我的原创,是来自投资人的一个追问,因为做企业必然会找投资,投资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你们现在这种硅技术会不会明天出来一种新技术把你们的技术完全推翻了,那我们的钱不就打水漂了?拿什么来回报呢?投资人总问这种问题。你们的技术能撑几年,第二新的技术是什么?他们追问的我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今天就把这个题目提出来,让各位大咖们给我想想办法,然后我回去就可以给投资人解释了。
 
  我们谈后硅时代,什么是后硅?我脑子里现在有两个概念,第一,它的现实需求是一种需求替代另一种需求,这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遇到的现实问题是,研发的效率和理论效率,研发效率已经达到了26.7%,理论效率是29%,基本上没有空间了,硅在2015年到2017年发展非常快,赵建华他们25%的效率保持了很多年,这几年突然IBC和HIT的叠层,一下超过了25.6%,结果又到了26.3%,也就两年时间又到了26.7%,这比钙钛矿也不慢,两年不但破了世界纪录,而且提高了两个点,一下就感觉这已经到了天花板,大家都有一种急迫感了。它的研发效率已经到了天花板了,真得考虑后硅了,当然硅肯定能实现平价上网。硅一定要能挑战硅单节电池的天花板,起码你的技术要能突破29%的极限,能够往前走,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第二这种材料得非常的丰富,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才能支撑,因为我刚才看赵颖说的都到TW了,那是什么概念?现在多晶硅每年六七十G,我们就需要30多万吨的硅,我们的元素哪有那么多?下面都是TW了,每年可能上百万吨材料,什么东西能支撑?第二个,后硅一定要材料要多少有作用。第三个,环境的问题,毕竟我们是绿色发展,如果环境方面会有大障碍,那么也是不可取的。第四个就是简单因为它是平价上网,复杂的技术没法用。刚才刘老师说的钙钛矿,我觉得制备方法就是我心目中的后硅时代,谁都可以做,也不需要环境,也不需要高温,也不需要高真空,我在这里摆一台设备就可以了,我就觉得这就是我想象的后硅,只要能做成这样的,那得多便宜,如果材料再支撑、环境再友好。
 
  所以第一个就是你得有效率,第二个就是材料要可以支撑,第三是环境友好,第四是便宜。这是第一种情况。
 
  我们说后硅,应该突破它的效率,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我突破不了效率,但是成本大幅度下降,就像现在硅和三五族的关系,三五族的效率高吧?接近50%,可是我们为什么不用呢?因为太贵,所以效率高也没有用。我们为什么用硅呢?因为硅便宜及材料多。所以另外一个极端的情况出现了,效率我突破不了29%,我效率只有10%,但是我的组件成本是1.5元,行不行?那10%就10%,沙漠有的是地方我们可以随便安。这个也是我想象的后硅时代,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材料,可以满足前面的条件,虽然效率比较低,可是成本能下降一半或者更多,一下就平价上网了,那么还要火电和核电干什么?
 
  所以我理解后硅就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破29%的极限,成本比现在硅低。第二种是不突破效率,但是成本大幅度下降。谢谢。
 
  吕俊:宋老师非常谦虚,我看了一下在这一排中我是晚辈,各位老师都是行业的标杆。
 
  站在一个晚辈的角度上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我上学的时候是新能源研究中心,各种电池都会涉及到,当时11%的效率我们都很惊讶了,非常开心了,那是十多年前晶硅差不多是15%。后来我们做了铜铟镓硒,只能做一个非常小的单元,现在技术突破了以后,可以做那么大组件的模块,这也就是十年的时间。
 
  刚才宋老师提到材料的供应问题,铜铟镓硒当中有稀土,稀土供应量只有中国和美国比较丰富,它的储量也好,成本也好,是不是能够支撑到这个产业?这也是十几年前我们的问题。后来我们跟赵博士做硅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个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后来的工业化运行,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2008年单晶的效率只有17%,多晶大概16%多,现在基本上量产单晶的效率21.5%,实验室能做到22%以上的效率是不太难的一件事情。我们看了一下各大公司的技术都能在明年或者后南实现22.5%的效率,在性能提升这一块,恐怕没有几年晶体硅就要到天花板了。
 
  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觉得晶体硅技术之所以能够成长的这么快,不是某一家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贡献,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配套,全球无数的高级技术专家在辛勤的付出,之所以能把效率提高,它的产业链配套相当重要,包括装备、材料、供应方式,没有这些配套的话,大家想想这个技术很难吗?1985年就有类似的方案了,1998年效益就出来了,都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基础和供应规划,但是我们到现才把它真正的产业化,这实际上有很多的装备的铺垫和材料的准备。在这条路线上应该还有不断革新的地步。包括HIT,其实我觉得从这件事上来说,它应该也属于硅材料的范畴,但是我个人判断,我觉得这其实就是把一些薄膜的技术方案和晶体硅的方案做了一些结合。在这个方案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纪录达到了新的水平,我想未来可能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再往后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案?我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钙钛矿和晶体硅之间是否可以实现有效?可能很久以前我们在理论上都出现了,现在是否已经有了工业化应用的基础和可能?不排除。我想在这个技术路线当中,不一定是要革硅电池的命,而可能是共同发展,因为在整个供应链配套的基础上,新的技术叠加之后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当然我们也在不断的关注,所有的企业老板都在问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一个新技术出来,把我的命直接革掉了?我们的产业链彻底被颠覆掉?这个可能性我们不排除,所有的技术专家和产业化应用的专家都在关注,也许不会马上有答案,但是我们会一直关注的。
 
  LarsStolt从多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刚才大家讲到成功的光伏技术要高效率、低成本,我想加一点就是可持续性,意味着你的寿命要么特别长,或者你的回收方案就是非常成熟,当我们提到效率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将来更多的会谈到能量的产出。光谈效率还是很片面的,将来更多谈到能量产值的话,应该考虑低光情况下的能量产出,还有温度系数这些问题。当然我不是说效率不重要,我只是说能量的产出才是客户真正能得到的。
 
  硅的缺点就是非直接代谢,这个没有办法解决,未来的光伏系统也希望用最少的耗材,直接代谢是能够把东西做得很薄的直接因素。在提高效率方面,光子的回收在将来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将来肯定是多种技术并存,在将来因为要求的提高,我们要在各个方面进步,不仅是在一种材料上取得进步。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SOOHongP'ng各位老师好,我姓张,我来自马来西亚,去年11月FirstSolarCEO决定要发展第六代组件,所以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后硅时代?我就用我们FirstSolar的使命来说,FirstSolar最主要的是要回归社会,这就是我们以前创始人提出的,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坚持这个使命。什么叫可持续性?不仅是可持续产品,而是再生能源方面,我们的传统也能够循环。刚才熊刚谈过什么叫回收,我们FirstSolar五就很看重这个回收,因为我们把卖出去的产品回收来再循环,可以把它的玻璃卖到其他的玻璃厂家去做别的产品,所以说再循环是很重要的。然后就是成本一定要降,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跟晶硅竞争,因为太阳能就是有太阳的时候才能发电,就是你要把太阳能跟水发电配套也可以,所以它是一个多方面的机会,与其说后硅时代是竞争,倒不如说是配合发展更大的大时代。所以我是说后硅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把技术提升,注重环境和成本,让更多的人受惠于这个新技术和新产品。谢谢。
 
  赵颖:刚才几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实后硅时代,我们今天不会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只是就一个话题大家进行讨论。今天几位专家都在这里,机会难得,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提问1我就这个题目做一些看法跟评论,我觉得情况是这样的。第一点,它实际是再一个跑道上互相竞争的过程,因为光伏研究过很多材料,可能再创新的机遇不会像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么容易,但是技术创新具有不可预测性,就是你要随时准备有一个东西会赶超你。现在我们去看,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新技术的改进有可能取代硅,但是现在提出它的几率是比较小。作为一个预测,第一个要考虑机遇,作为投资者也要考虑这一点。我们现在投资或者做研究,你不能说某一个东西不行就不去研究了,所以一定要让所有的东西都有人去试,也许他会找到突破口,咱们中国缺这方面,咱们中国的研究界有这个缺点。要给其他材料很大的机会,也许它将来会抱上金娃娃,有些大企业有能力要支持一下新出来的亮点,这也是为自己多一条路。
 
  还有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你已经平价了,你不管别人了,因为电力市场很大,你只要到了平价,他也可以平价。举一个例子晶硅已经平价了,如果它要达到你的水平要十年二十年。所以我有几个观点,第一个科技是不可预测的,要随时做准备。第二个,要达到工业生产的量一定需要时间。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一点,你一点一点的抠成本,研发的力量继续投进去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这已经证明了,不管是在光伏界还是在哪个领域,你一点点的去降低成本,都会开花结果的,我就补充这些,谢谢。
 
  赵玉文:我想刚才宋博士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要回答投资人,如果回答投资人,我就告诉你10-15年之内不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材料来代替硅。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是光伏技术问题,作为技术突破来讲,我们应该看得更长远。从技术的可能性、从理论上去分析有没有可能?所以要给我们一个更长远的事件来讨论,投资人的问题我很好回答,我可以满怀信心的告诉你,你放心好了,10-15年之内可持续性都不会超过晶硅。所以我认为回答投资人的想法和给光伏人更长远的展望来讲还是不同的。
 
  提问2今天的话题很有趣,大家讨论后硅时代的光伏技术和突破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是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后硅时代?后硅时代是有硅还是无硅的?我认为还是基于有硅的基础。硅材料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现在用起来也是最安全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我们认知也是最深的,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么好的材料。但这个材料确实要改进,是不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把硅的材料性质改一改?就像我们现在做合金材料,原始的材料只要改成合金就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硅材料掺其他的东西?我想大学、科研机构,还有博士、研究生都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我们在应用上,有些革命性的东西,现在硅片的切割,终究还是有切割的技术,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大的革命性的发展,所以现在已经开始逐步的产业化,今天看,砂浆被金刚线切割代替有了很大的进步,成本有很大的优势,金刚线切割能支撑多久?我想不会很久。
 
  三年前我也讲,我们现在组件的封装材料,背板是有机材料,这个背板肯定会被淘汰,谁来替代呢?就是玻璃来替代,所以我就是双玻组件的粉丝,我在很多年前就推出这个组件,那时候因为受到杜邦的限制发展不了,我就给杜邦首席科学家讲,我说我要开发一种玻璃,现在我们的2.5毫米玻璃发展起来了,三年前我讲这个话的时候背板公司的大老板把我的话演绎了。他说我们的背板要死了,我说我们不创新就死了,这就是技术的突破。
 
  所以我是想,如果我们讲硅的后时代,应该有突破性的发展,而不是现在小打小闹,所以我鼓励搞科学研究的人,而不是搞工程技术的人员做这个课题,你的课题可能五年、十年都不会发生作用,可能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你的研究结果会发挥作用,就像屠呦呦的发明一样,是多少年之后大家才看到她,才给她诺贝尔奖?所以做科研的人员,要耐得住寂寞,真正的发明创造对社会巨大的贡献不是今天能看到见的,要耐得住寂寞,这些东西才是我们后硅时代发展的根基和基础。谢谢大家。
 
  提问3您好,我是一个学生,我本身对太阳能非常感兴趣,我有一个技术问题想问各位老师,咱们都知道硅最大的缺点就是开压很难再往上提了,还有就是它的厚度太厚,但是如果相对薄膜来说,可以做得很薄,而且薄了就有柔性。但是薄膜又有它的缺点,我想问一下熊博士,有没有在硅基础上发展一种物质,就是硅能和什么化合物做成薄膜?有没有可能走这个路线?
 
  熊刚:谢谢你提的问题。我桌子上有一个元素周期表,我认为元素周期表太少了,我个人是做材料出身的,您说的有很多人在做,其实从材料特性来讲很简单,第一你希望是直接代谢,这样可以做得很薄,第二你希望它的寿命要很长,第三你希望它的表面负荷速率很低,第四你希望它的晶界负荷速率也要低,第五你可以掺杂,第六就算你找到下一代的材料,你跟它配套的配电极、窗口等等也是很难找的,就算找到了,你的工艺条件能不能相互匹配?他们如果不匹配的话也是很难,所以做任何一种新的光伏材料,我觉得是一个系统工程。硅有它的缺点,碲化镉都有它的缺点,如果能找到一个新的材料,大家都很高兴,像钙钛矿确实很好,我第一次看到钙钛矿的时候感觉它是我心目中想象的材料,但是从化学上讲它又不稳定,所以我也很高兴在钙钛矿稳定上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是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我的意思就是拿钙钛矿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先要把材料的特性选好,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做研究。
 
  提问4今天的话题非常有意义,宋博士带的这个话题,我也遇到很多投资者的提问,你们搞得铜铟镓硒,而且全世界都在搞化合物薄膜,又稳定又效率高,可是现在我们怎么投?现在又有更高的,而且印刷就能够产生20%的效率,我们后边怎么投?重金投完了之后,你们被人替代了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个人的看法,后硅时代,第一现在晶硅技术做到了极致,已经把成本降到不可思议了,而且这种普及化确实是很难有新的技术来跟它竞争,而且硅原料应该还有很多优越的地方,所以晶硅占据的统治地位应该会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的材料、更好的东西。但是如何来把光伏成本降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晶硅的出路,将来肯定是要降低能耗,要降低材料的消耗,这无外乎就是要减薄,能耗要低温制备。所以我们应该考虑要做抑制结,目前来看,HIT电池是非常重大的发明,它实际在晶硅上用非晶硅材料做,把它内电电厂建起来,OK了,而且它的温度非常低,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是这给人一个启示,HIT电池仍然制造成本很高,但是我们作为科学家,应当考虑有没有比非晶硅更好的技术和材料?后面我们认为科学家应该重点考虑用其他材料来替代非晶硅技术,这个目前是国际商非常活跃的,我们的课题组今天在会议上也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我们也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2014年我们也发表了一个仿真的材料,确实有可以替代非晶硅的,这是一个方向。
 
  另外还是要从薄膜角度考虑,现在化合物薄膜仍然是要考虑的,因为它的元素代系可以突破单一代系,可以靠元素的配比、靠工艺来调整它的代系,可以吸收不同的光,这样铜镓硒应该是吸收最好、效率最高,碲化镉效益高,而且它都是多晶材料,非常稳定,不衰退,整个器件的光伏响应又非常好,但是它的难点是它整个元素的配比全套都是不同于元素半导体,也就是晶硅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完全是一个新的东西,所以它发展非常缓慢,目前来说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晶硅售价这么低,化合物薄膜电池本来搞产业化的,结果被封杀在底下了。所以欧美原来对中国极力封闭、保密,现在是不得不转给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国才能把高新技术、高性价比的新技术做成白菜价。所以薄膜电池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成熟度,科学上已经突破了,因为人家做的组件已经非常好了,而且做了14%、15%,已经接近于晶硅的组件,而且稳定不衰退。现在关键就是如何批量生产,如何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扩大规模?
 
  所以我认为未来这个仍然是很大的发展方向,但是谁来投这笔钱?过去30MW在几年内就可以收回收益,现在没有300MW你很难收回收益,所以现在汉能也好,神华也好,最近全都投资在几十亿,上线都得到几百兆瓦,因为太阳能市场非常非常大,我们只是认为,它将来是产品的多元化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所以不要怕谁把谁挤掉,因为光伏各发挥各的长处,但是新技术、新产品,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认为,这两种大家一定要关注。国产化铜铟镓硒始终是空白,中国也有很多人在做产业化开发,但都被淹没了。实际上投资人并不懂里面的东西,硅薄膜高投入,这些技术没有机会研发、中试。现在主要是风投来投,第一波已经死掉了,第二波现在中央的央企跟大的国企在投入,他们来扛大旗,但是我们如何把成本降下来?这是最难点。而且这个必须得国产化,我们不能把国外的东西全都拿来,国产化非常重要,也有它的容易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非晶硅产线最核心技术,就一两台设备改造成铜铟镓硒,因为非晶硅技术非常成熟,所以我觉得,这个技术目前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太难的,谢谢大家。
 
  赵颖:谢谢大家,这个话题确实还有很多的东西要讲,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再进行了。首先感谢台上的几位专家给大家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也非常感谢大家积极的参与,再见。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