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强
发布时间:2017-09-18    编辑:lanyingchun   
本文摘要:  IBC电池开发Sunpower做的是更高端、更贵的工艺,他们用到了光刻技术,用到了电镀技术,这都是半导体工艺过来的,成本一直都很高。天合光能立项的时候,我们目标就是低成本,比Sunpower电池低30%左右,所以我们开始光刻,我们一开始就用丝网印刷来做,我们就是用传统的扩散,而不是用半导体的工艺。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左边这个图是基本的流程。这是一个天合的IBC工艺标准流程,我们现在用天合的标准可以做到24%效率的工艺流程,后面我介绍一个低成本的
常州天合光伏有限公司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冯志强

文字实录:
 
  天合光能也在做IBC电池,从2011年开始的做的,到现在为止做了6年了,都是在Pierre博士的带领下做的,Pierre博士最近获得了国家外专局颁的一个奖叫中国国家友谊奖,在全中国人评了50个人,江苏省有两个,他是其中一个,他现在到国外出差中,本来今天这个报告应该由他来做。他月底要赶回来,说是国务院那边有一个颁奖仪式,所以Pierre博士成为一个为中国光伏事业贡献的外国人,是一个顶尖的专家,所以我今天早上特别找这个照片,我希望他能够继续为中国光伏事业服务。Pierre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搭档,带领了我们的团队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回顾一下IBC电池的历史,晶体硅电池在50年代就已经有了,而IBC电池的概念,电池结构是1978年提出来的。这是当时的第一篇关于IBC电池的论文,当时瞄准的方向是做聚光电池,到了1985年,Swanson,他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他想要把这个商业化,所以他在1985年成立了一个公司叫Sunpower,现在在美国行业里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都有自己的专注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到现在为止,Sunpower也只是做IBC电池。当时这个公司成立也是为了做聚光电池,聚光电池做高效的晶体硅电池,那么电池结构用了IBC电池,这个是当时的一个研究,就是它是小型的器件,做成系统就是这样子的,那么这个电池实际上现在还在做,虽然它的市场份额不并大。总结一下它的历史,就是1978年有了这个概念,到了80年代,由Swanson为把这个点接触这个概念加进去,目标是实现商业化,1985年成立了Sunpower的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研究机构,尤其是德国、韩国和日本等,中国也有很多研究结构和企业正在做,我们现在一些企业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但是我知道大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做。为什么做这个?IBC电池有几个优势,除了应用N型的基底硅片没有衰减以外,它表面颜色非常均一美观,很漂亮,所以前天施博士做了一个报告,讲了两个观点,就是未来的光伏产品要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就是energydensity要从low变成high,另外一个就是美观,更贴近客户,所以在产品端要设计成美观的,甚至跟建筑一体化的理念。所以未来我认为IBC电池分布市场还是很多应用的,虽然它工艺很复杂、很长,所以它相对来说做晶体硅的企业要做它也不太容易。就是门槛比较高,那么所以我刚才讲了,它是美观,但是IBC制造工艺能够实现23%甚至24%效率以上的量产,它代表了一种技术水平。
 
  IBC电池开发Sunpower做的是更高端、更贵的工艺,他们用到了光刻技术,用到了电镀技术,这都是半导体工艺过来的,成本一直都很高。天合光能立项的时候,我们目标就是低成本,比Sunpower电池低30%左右,所以我们开始光刻,我们一开始就用丝网印刷来做,我们就是用传统的扩散,而不是用半导体的工艺。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左边这个图是基本的流程。这是一个天合的IBC工艺标准流程,我们现在用天合的标准可以做到24%效率的工艺流程,后面我会介绍一个低成本的。
 
  IBC电池研发机构和企业,包括传统的,Sunpower以外,日本人,松下、夏普、Kaneka都是拓展IBC的结构,他们用HIT的优势、技术,所以他们结合起来就是HIBC,现在看来离量产还很远。所以现在能够量产的应该是HIT和IBC分开的。除了欧洲一些研究机构也在做。红色的是天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做的实验室工艺的结果,因为我们运用了澳大利亚实验室的设备做的,因为他们有光刻设备,后来我们做成的产业化、大面积、6英寸的。在2016年我们做了23.5%。2014年做的这个小面积的电池,这是第一次做,我们不计成本看看我们能不能再现IBC电池最高效率,所以当时在小晶源上面做了一个电池。这个是完全实验室的,后来我们做是大面积的6英寸的,就是我们一般传统商业上用的,圆形硅片来做,做到23.5%,Sunpower做到了25%,但是他们是5英寸的。2016年做出来以后,马丁·格林的group,他跟我们合作,用我们的IBC电池拿过去,这是一个棱镜,在两边一边用IBC,另一边他用的是砷化镓电池,两个电池结合起来没有聚光,这个系统转换效率是34.5%。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它没有用聚光能够做到这么高,马丁·格林教授自己也写在了他的报告里面,作为一个的specificdesign做了一个记录。今年年初我们做了一个6英寸电池,效率更高,这就是在日本测的24.13%的记录,所以天合光能IBC历程大致上走了这几个路程,就一开始从2014年我们做了一个小面积,一直到今年,但是这个成本还是偏高,就是说我虽然是大面积的可量产的,但是成本还是偏高,后来我们至于与做了一些分析。最后把工艺简化掉。我们通过一个模拟把IBC电池每一个section,哪一个地方Powerloss最大,从这个表上看就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做了两个电压节点的电流密度,一个是0.65V左右,这是最大发电功率的点的一个电压。另外一个是开路电压。这两个不同条件下,我们看各个点的Powerloss,右边图也就是说它硅片质量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后面还有背面BSF和emitter这两个也是Powerloss的主要原因。所以从这个来看,我们未来再提高效率方向,第一个我们必须保证硅片质量。第二个对背面的金属接受区域能够做小的话最好,又要小,但接受要好,这个是我们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2015年中试量产的时候连续跑的数据,大概在23%-23.5%。
 
  所以我们看到IBC电池要产业化,不仅是电池结构设计、实验室设计,还有很多的因素。刚才讲了保证硅片质量现在是一个瓶颈,所以在工艺控制优化、生产控制管理,不完全存在技术方面的控制,整个闭环都需要控制,所以它才能做到高效。现在我们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成本可以减到一半。这是一个简化的工艺,先把它背面镀膜,然后再正面做,效率低一点,但是我们成本会很低,后面我们看到基本上是传统的工艺,激光背面开模以后马上就磷扩散,工艺调的好话,硼扩散背面会控制住,硼的地方不会扩进去。然后背面钝化、正面钝化,我们以前分两道,因为我们找到一个好的浆料,可以匹配P型、N型的烧碱。
 
  刚才讲的是低成本的工艺路线,效益要求不太高,比如说我们做到22.5%的量产效率,这个就已经很有优势了,因为它的成本下来了。那么成本结构的分析,成本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开始时间我们看到硅片是27%,浆料是27%,后面是26%是组件,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更简化的工艺,效率低一点,但是成本最大的部分还是硅片,因为工艺增加而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其实慢慢的就会减小。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实现的一个事情。这个成本虽然降下来了,但是我们传统的电池还是高,大概在30%、40%。
 
  从组件端IBC电池有三件组件技术,一种就是串联设备,另外一个导电胶水,一个是导电背板。哪个技术最后能够真正实现量产?我们都试了,都有优点和缺点。从我们的经验来源看,未来导电背板应该是更有潜力。我们一直在看CEF,CEF太贵了,一直没有导入它,我们设备都有了,但是设备给它退回去了,成本就是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折中的方案可能是导电背板,所以我们找到一些成熟的导电背板的供应商来做这个事情。
 
  另外IBC电池现在用在双玻上也是有优势的,现在双玻也推的很多,行业里都在做双玻,双玻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组件端的可靠性、弯曲度等等的测试,我们用自己的双玻就可以做,里面的电池用IBC来做,这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另外IBC电池有16项专利,发明专利12项,那我们获得一些专利奖,国家级的专利奖和江苏省的专利奖,以及常州市的,这是我们的一个亮点。
 
  另外它的应用,我们先做成一个太阳能赛车,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国际太阳能赛车比赛,都取得了冠军。我们用今年的数据和去年的数据对比,今年又换了新的IBC电池上去,这是一个真的赛事的比赛,红颜色的是今年的,横坐标是太阳光照,大家可以看到在弱光的情况下,会差别小一点,在光强的地方可以看到发电功率不一样,去年同样一个车我们把电池片换掉了,每年更新之后参加日本的这个比赛,我们获得了冠军。在跑之前我们测它的发电,整个车表面上覆盖的太阳能IBC电池的发电功率,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测试。
 
  IBC电池除了太阳能赛车这种概念性的、推广性的之外,我们还可以做在电动汽车上,这些在未来会大力的发展。我们看这些真正的做电动汽车的大客户,我们已经做了,就是做到汽车的车顶上。
 
  另外还有一些包括飞机、无人飞机、飞艇,现在飞艇项目我们正在跟德国人一起做,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这些是IBC电池的一些应用,除了分布式以外一些特殊的应用。
 
  我的报告就是这些,感谢IBC电池的研究者,这是我们的研究小组,谢谢大家。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