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叶青总结
发布时间:2016-09-29    编辑:yurui   
本文摘要:宋博士一直是在引领技术智库怎么样能为行业服务想了很多很多,我们还是属于在外行,主要是在做媒体怎么样能把大家的声音传达给整个行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还是个外行。宋博士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路、想法和要求,我们觉得这个事特别好。
  

  宋博士一直是在引领技术智库怎么样能为行业服务想了很多很多,我们还是属于在外行,主要是在做媒体怎么样能把大家的声音传达给整个行业,所以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还是个外行。宋博士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路、想法和要求,我们觉得这个事特别好。
 
  跟大家说说我们的背景,最早我们是做轨道交通的,轨道交通的行业做了十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轨道交通叫世界轨道交通,当时是把国外的轨道交通的先进技术引进到国内来,也是为国家的高铁、地铁发展做重要的交流工作。杂志也是在那个行业里受到了非常好评,我们行业也有很多人在做光伏的项目,所以包括能源所他们也有很多专家跟我们提出,跟宏观研究院都在一块,我们跟(综合)研究所关系也比较密切。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跟我们讲讲,在这个行业里,当时也缺少杂志,也给我们切磋了,切磋了之后我们觉得这个事是好事,是国家应该发展的方向,也是朝阳的产业,我们也迎接挑战,去做这件事。开始想的比较简单,后来发现有难度、有深度,从内心讲要想做一件事,真的不是说一下就能做好的,我们也觉得这事要做就做好,要做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现在的杂志当时没有,后来做的几本杂志。目前可能大家也都被市场化的成本的压力给退出了。但是我们是这样觉得的,作为一个产业,第一要看行业的发展,希望能为产业的技术发展推动做出我们的贡献,所以还在坚持做这件事。当宋博士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好。我们做了几年感受很深,技术的推动,技术的进步、创新,肯定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觉得在这里为大家起到桥梁的作用,起到传播的作用,能够给大家沟通的平台,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这种会议交流挺多的,原来我们感觉有好多的思路想法,大家可能缺少这种碰撞的机会。这几年我参加的会议特别多,但是我们也确实想扎扎实实的在技术创新的角度上,怎么能够做好。我们这方面不是专家,但是从媒体的角度上,愿意为这个行业多做点事情。技术智库杂志我们办了6年多,技术智库这个角度做了1年多,做了几个会议当中,也感觉到怎么样能够满足大家技术的交流,包括刚才讲了很多实质性问题的探讨,包括怎么样能够在我们的产业链上,每个环节上都能够起到技术交流和研讨的作用,能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也希望各个专家都能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包括刚才有些专家也都提出来很好的,有一些讨论,热点的问题,包括整个系统下游的问题。我们争取回去尽快研究落实,争取把这件事情做好,在技术交流上真正能够起到作用。从刚才讲,一个是宋博士提出12月份,到底是什么样的主题,大家更关心,对大家来讲有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刚才也提出来,期刊解决大家的论文,我不知道这个行业里,还有多少对于提职称还是有需求的,一般企业对这没什么太大的需求,可能研究院有一些需求。我们现在也在困惑,在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有一个方案,因为我们是跟一些国家论文数据库也有关联。如果大家真是有这样的需求,将来可以用文集的形式、报刊的形式可以联系去做。如果大家真的有那么大的需求,我们倒是可以研究方向,给大家创造这样的平台,让大家把一些技术问题能够集中,或者说我们每年做一个文集,实际我们现在在其他的行业在做,包括出的一个图书,一本集,这样的话大家提职称可能管用了,这个回头再策划策划,从技术智库的角度。
 
  一方面是为大家提职称,提供这样的平台。
 
  另一方面也为大家真正的交流技术问题、研究课题,提供很好的为大家展示的交流平台。专家的事我们回头再去详细研究落实,这是挺好的建议,也是一个挑战,也是可以下点工夫去做的。
 
  另外只不过是一个探讨,因为我们那边是有资源的,大家有没有思路想法,包括会下宋博士跟我们讲,像轨道旁边的,比如车站、声屏障、列车顶,像我们有很多的维修厂,占有特别大的面积。这些地方是否可以利用。我们在轨道上也经常开会,开各种各样专业性的会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给我提提,看看这边的轨道资源能帮忙到大家,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思路想法,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做一个结合。我不知道现在制约轨道交通上采用光伏的,原来我也听说过,第一个是成本高,运营上可能也有一些问题。大家要有什么思路想法可以跟我们交流,其他没有什么说的了。感谢大家,争取把工作做的更好,为行业技术发展与创新做出应有的努力。谢谢大家。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