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强:可再生能源应用量的要求应成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5-01-08    编辑:jinrui   
本文摘要: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行业有更高水平发展,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标准,过去的标准随着示范的效果出来,我们对它研究的不断深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国家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该说在建筑当中的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一直是高度关注,从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我想把这方面工作简单情况跟大家回顾介绍一下。
 
  住建部在制定落实国务院关于引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当中提出了建设领域,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四分之一节能贡献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同时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建设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多大的力度。
 
  十一五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从项目示范到区域示范再到全面推广走了三步走的战略。应该说,目前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其实在我们区域示范的过程当中,已经有很多地方把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热利用作为强制性的政策在一些地方推行开来了。我们通过示范和带动、政策做保证、技术做引导、产业配套等工作思路推进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规模效应逐步的显现出来。
 
  2006年我们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还有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参与项目接引400个。从2009年开始,我们又和财政部一起联合发布了关于太阳能光热发电联合应用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效果,对低迷的光伏行业应该说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很快形成了自身的应用规模。随后下半年国家又出台了金太阳计划。
 
  2009年开始,我们又颁布了《加快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的通知,在进行城市示范的实施方案分别下发。也就是我们把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从过去的项目示范推广到区域示范,进行了第二步。2010年之后,我们又把可再生能源的示范扩展到一个全省,当初确定了山东和江苏这两个省,希望这两个省在省级层面来更大规模的区域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示范项目有386个,示范城市47个,示范县98个,应该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所有的省市都有,一个省市示范市县有多有少,但是覆盖种类应该说是非常全面了。
 
  今年9月份建设部又印发了示范市县的验收办法,希望能够把我们在推进区域示范当中所积累的经验,完成的工作量得到一个彻底的验证,看看我们做的区域示范取得的成效究竟有哪些。一方面这些示范市县要完成一定的量,比如应用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县要达到30万平米以上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示范市县有没有形成一套体制机制来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提供一种保障,从政策上、管理上、程序上、技术标准方面是不是有比较完整的一套东西。
 
  在9月份山东的一次座谈会当中,建设部也提出示范市县到十二五末之前全部验收完毕。验收主要职责在省里,建设部会对一些验收过的示范市县进行抽查看实际效果。这就是在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正在全面的梳理总结,比如查看是否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通过示范以后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目前正在做相关的研究、检测、测试,希望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以上是简要回顾一下建设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应该说这项工作还没有结束,随着我们国家行政标准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中心承担着财政部和住建部委托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示范的管理工作,在两个司的领导下面,这些年做了一些工作,实实在在,很具体的一些工作。我们感到今后还需要在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一体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我们通过几个平台,一个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另外通过科技项目的平台,还有和地方合作,企业合作的平台,希望能够把一体化水平进一步的提高,近两年我们以专委会的形式搞工程案例的评奖,从这些优秀的案例当中我们看到确确实实有一些非常好的项目在一体化水平上面做得是非常好的。
 
  当然我们全行业是不是都能做到这样?现在还存疑,有的企业可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是那么足,我们希望能作为一种引导。
 
  第二,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可再生能源应用多为经济刺激的政策,我们有财政资金的补贴,比如像光热这样一种设施,它本身造价不是很高,假如把它放在一个地区房价当中,它所占比重就更小了。所以我想财政激励政策可能要逐步退出了。比如光伏目前的补贴政策,随着整个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价格进一步降低,也具有一种市场潜力,所以我想这种财政激励政策不能成为长期的政策,它可以是一定阶段的,随着产业不断发展这种激励政策应该慢慢退出,转为通过其他方式形成长效机制。
 
  第三,积极研发和标准体系建设。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行业有更高水平发展,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标准,过去的标准随着示范的效果出来,我们对它研究的不断深化标准也要随之改变。
 
  我们梳理了国家在工业热水方面设定的几个标准,整个量是各不一样的,有的是每人40升,有的是每人60升,按照这样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节热器、水箱等等。根据实实在在的调研,我们发现根本用不了那么大。我们现在安装那么大的水箱,保证一定的热量,一直要给它保持一种温度,那有没有可能使用间歇式的,当需要的时候再用起来,或者水箱可以不用那么大。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一件事,假如我们深入细致的做一点工作,这里面可改进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