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解锁光伏并网羁绊 > 正文
私人发电究竟难在何处?
发布时间:2013-03-29    编辑:hanlijuan   
本文摘要: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称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称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分布式电源是指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光伏、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

  既然能卖给国家也该能卖给个人

  ●林萧

  最关键的还在于,要让“自发电”遵循市场规律,既能“卖给国家”也能“卖给个人”,如此才能彰显制度的公平,让“自发电”走得更远更好。

  普通用户自建电站,除了自用外,富余的电量可以卖给国家,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也有国家鼓励个人自主发电的意味。只不过,用户自建电站必须以赢利为前提,投入多少回报多少,国家以何种方式收购,这些都需要有相关制度兜底,否则由此引起的亏损与社会动荡谁来担责?

  事实上,“自发电卖给国家”的新闻出来后,立即遭到了网友的质疑,那就是如果说自发电可以进行买卖,用户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卖给国家,能否卖给个人?长期以来,对于电价标准、价格走向,公众缺乏话语权与监督权,倘若自建电站完成后,收购价全凭国家电网说了算,势必造成自发电用户苦不堪言,“自发电”何去何从,还需要有清晰的线路图。

  从电力行业整体来看,出现了电厂亏损严重,国家电网暴富的怪相。《2010年度电力监管报告》显示,从2008年开始,全国五大发电集团连续3年合计亏损达600多亿元。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0年前11个月,国家电网实现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1828%。国家电网作为垄断企业,分切电力主要蛋糕,大型发电集团尚且巨亏,用户自发电能够产生多少收益,公众不得不多打几个问号。

  由此可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自发电是否可行,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对于用户自建电站既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又要保障回收渠道畅通和电价标准的稳定,最关键的还在于,要让“自发电”遵循市场规律,既能“卖给国家”也能“卖给个人”,如此才能彰显制度的公平,让“自发电”走得更远更好。

  私人建电站“卡”在垄断电价上

  ●毕舸

  私人可自建电站指向市场电力供应市场的局部放开,同时也是鼓励民间参与到绿色能源开发中。但是,如果垄断的电力收购与定价机制不加以改变,市场化电力供应就会“卡”在垄断电价上。

  私人可自建电站发电卖给国家,这看上去有点像当年农民卖粮,但其实又存在许多不同:首先,农民当年是分田到户,实现承包制,多劳多得。而目前国家电网控制着绝大部分电力供应资源,私人自建电站只能占据极微小的比例。

  其次,农民卖粮给国家,享受到的是一定程度的补贴价,也即国家在粮价出现波动、为了保护农民根本利益而采取的公共保障举措。而私人卖电给国家电网,却未必能享受到同样的福利,甚至可能出现倒贴状况。目前,国家电网属于市场垄断,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价格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电网一方,这种先天失衡的博弈格局,注定了私人卖电不可能像市场化交易一样随行就市,而必须无条件服从于电网的开价。

  其实,私人卖电给国家电网,完全可能不像预想的那么美好,甚至要警惕重蹈小水电站近年来普遍亏损的覆辙。据报道,尽管政府已出台多个法律和政策文件,要求“实现水电全额上网,同网同价”,但现实却是众多小水电企业普遍出现了遭遇持续亏损现象。水电站具有不需原料本钱、不愁卖、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却敌不过一个劣势——电网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实行的是最低价格收购。民营的小水电站,需要按照投入产出比的均衡考量。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多水电资源来换取合理回报。但再完善的市场化手段,最终还需要一个市场化电价“出口”。如果严重倒挂的电价机制不加以改变,水电站就会面临卖的电越多倒贴越巨大的恶性循环。

  这一问题同样考验着私人自建电站。私人自建电站也很容易出现“小、散、乱”局面,虽然也有相对灵活的运行优势,但却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很难成为电力供应市场的重要补充。

  显然,私人可自建电站指向市场电力供应市场的局部放开,同时也是鼓励民间参与到绿色能源开发中。但是,如果垄断的电力收购与定价机制不加以改变,市场化电力供应就会“卡”在垄断电价上,私人建电站就会变成不切实际的梦一场。

  相关配套设施需要尽快完备

  ●张枫逸

  事实上,居民自发电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具有环境效应,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在这方面德国经验值得借鉴。该国不仅敞开怀抱欢迎太阳能“绿电”,而且给予约0.57欧元/千瓦时的高收购价。短短几年内,全球大约有一半的太阳能面板已悄然爬上了德国屋顶。

  在推行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之前,有关部门应认真做好调研,有针对性地出台配套措施,确保政策善意从梦想照进现实。

  首先,补贴购电。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是制约居民自发电的主要障碍。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屋顶光伏发电站造价3万元左右,按照现在4毛一度的收电价格,差不多得18年才能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后期维护费用。事实上,居民自发电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具有环境效应,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在这方面德国经验值得借鉴。该国不仅敞开怀抱欢迎太阳能“绿电”,而且给予约0.57欧元/千瓦时的高收购价,是煤炭发电上网电价的5倍多,从而极大带动了居民安装太阳能屋顶的热情。短短几年内,全球大约有一半的太阳能面板已悄然爬上了德国屋顶。

  其次,简化审批。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审批环节繁琐,收费较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和建设热情。被称为居民发电第一人的北京市民任凯就曾向媒体抱怨道,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规定,他首先要缴纳由具备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还要城市规划、环境评价、土地等审批报告,“这些报告全下来估计要50万元,而我这个项目都建好才花4万元,这不是笑话嘛?!”鼓励百姓自发电,就不能照搬一般性的操作程序,有关部门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办理标准,尽量简化流程,降低或取消收费,为公众大开绿灯。

  此外,物业跟进。现在,很多居民住的都是商品房,楼房屋顶属于公摊面积,不属于个人,有自发电的意愿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可以引导物业方和业主委员会,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确定屋顶开发权的归属,这样既能解决居民自发电的场地问题,也能有效盘活资源,为小区公共管理增加收入。

  现实障碍让人“忧虑重重”

  ●毕晓哲

  如果全民“建私人电站”的话,直接受益的绝对不是“私人电站”,而是“亏本经营”乃至多数面临倒闭的国内光伏企业。

  这种“居民自主”的发电和用电模式,也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就目前而言有诸多现实障碍不容回避。

  一个是投资成本问题。按照目前资料中提及的数据,居民自设光伏发电设备至少需要3万余元,按照最理想的每天回收约9度电为例,再参照回收电价4毛钱为标准,一天回收约3.6元,减掉阴雨天气等无法发电的天数,实际上一年下来毛收入才约1100余元。如果不算人工投入、设备维护维修保养,收回成本也至少要27年。这样的“投资”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

  第二,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发电,严重受地域和气候环境影响,可以安装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的只会是少数地区,这也将在无形中制约“私人发电站”的普及程度。

  三者,除广大农村地区之外,大量城市区域并不完全适合建设“私人发电站”,高楼密集,除个别顶层居民有条件之外,其他楼层居民并不适合。城市需要科学合理规划,不可能任何一个居民想在楼顶建“私人发电站”就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综合种种因素,国家电网公布的“鼓励兴建私人发电站”的相关“政策”,鼓励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宣传和倡导意义更大于社会效益,如果因为一纸文件让“私人电站”遍地开花,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如果全民“建私人电站”的话,直接受益的绝对不是“私人电站”,而是“亏本经营”乃至多数面临倒闭的国内光伏企业。

  当然,光伏产业发展关系能源使用、科技创新、关系国际竞争力,社会公众关注其困境,必要的时候“帮一把”也在情理之中。可问题是,如果真发展到“全民兴建私人发电站”,是不是社会之福?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竞争力不足。在这样一个“低层次”的技术水准之下反而“鼓励”公众参与“私人发电站”,可能造成的环境的、社会的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后遗症”更多。如此分析,这个在笔者看来带有一定的“拍脑袋”性质的鼓励兴建“私人发电站”,反而带有了“陷阱”的性质。现在想诘问的是,对于鼓励全民兴建“私人电站”事项,有关方面真准备好了吗?

  光伏并网让上海市民率先“吃螃蟹”

  ●董蓉

  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接听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咨询电话60余个,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请11例,其中居民用户4例,企业用户7例,6户已成功并网,成为当前阶段并网申请用户最多的城市。

  就在舆论对自发电议论纷纷的时候,据《文汇报》报道,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接听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咨询电话60余个,受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申请11例,其中居民用户4例,企业用户7例,6户已成功并网,成为当前阶段并网申请用户最多的城市。

  市民率先“吃螃蟹”,我们应该为率先“吃螃蟹”的光伏发电者叫好,更为我们的社会的文明发展叫好,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进步叫好,为民生的改善拓展思路而叫好。

  据了解,这位松江最早卖电的个人,其光伏电站采用10块250W多晶光伏电池组件组成,安装在自家屋顶,目前运行已有近50天,虽然受2月份雾霾天气影响,造成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波动很大,但截至2月28日,该户发电已一个月,总发电量为136.55千瓦时,当月上网电量达105.38千瓦时,自用电量为31.18千瓦时。也就是说,该户上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7.2%,而自用电量仅占22.8%。

  市民并网率先“吃螃蟹”,一是让生活更美好,自己发电,自己用,既方便又实惠;二是自己用不完的电还能卖钱;三者,可以为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传统的发电,尤其是煤电,对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态,而通过光伏发电,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也让生态更文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从何而来,就是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改善能源结构,建设生态文明,通过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来实现。

分享到: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