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31新政"的发布在行业内引发热议。面对快速飙升的光伏装机量及无限扩大的补贴资金缺口,政府承受巨大的补贴压力,开发总量的"急刹车"将刺激行业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向无补贴模式发展。指标受控,叠加补贴无缓冲地强制下调,这使整个光伏行业都受到冲击。"531新政"下光伏企业如何保证收益,是全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光伏行业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度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力越大,项目投资回报也越高。度电成本与光伏系统成本与使用寿命紧密相关,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投资收益,有助于做出最佳性价比的决策。
大部分光伏电站运营者都通过降低初始成本的方式来减少系统总成本,期望以此来保证投资回报。本次政策中的指标限制,以及0.05元/度的补贴下调,更促使光伏电站运营者通过降低初始成本以期IRR恢复到此前水平。但是,光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系统性地进行考虑。降低初始成本对度电成本影响有多大,是降低度电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吗?我们且通过一个具体的光伏电站例子来比较组件价格下调和电站使用寿命延长分别对度电成本产生的影响。
以一个30MW的江苏光伏电站为例来进行计算,光伏辐照度1301小时,首年功率衰减为2.5%,次年功率衰减为0.7%,配套支架为固定支架。据此计算的度电成本如下(江苏省脱硫煤电价0.39元/千瓦时):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如果将组件寿命从25年延长到30年,度电成本就能下降0.043元/千瓦时,在2.8元的组件价格下已经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而组件价格下降0.1元/W,电站度电成本仅下降0.006元/千瓦时;为了达到平价上网,组件价格需要大幅下降1元/W。在推动度电成本下降方面,延长电站寿命远比下调组件价格成效大。光伏系统运行越久,电力成本就越低,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如果能将电站使用寿命从25年延长到30年,可以大幅降低度电成本,提前实现平价上网。可以说,30年品质等于加速推动平价上网,平价上网可以最终不依赖补贴而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初始成本下降空间毕竟有限,而且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是光伏电站运营者面临的挑战。光伏电站是长期工程,初始投资成本固然重要,但满足庞大的基础能源需求,需要高可靠性的电力系统。电站的使用寿命对度电成本有更大的贡献,合理成本下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才是关键。降本如果以牺牲长期可靠性为前提,反而会造成度电成本的大幅上升。
举例来说,2016年,一款通过了所有组件认证测试的背板仅仅在户外使用3-4年后便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开裂的问题,2013年看到的微裂纹已经变成更长更深的裂纹;很多裂纹沿焊带形成,造成明显的漏电隐患。项目业主向组件厂家提出质保索赔。究其原因,就是目前的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都是单项老化应力测试,无法模拟户外的综合老化应力。第三方权威机构DNV-GL采用序列老化测试发现两块PVDF背板组件背后明显开裂,裂纹沿着焊带方向发展,贯穿整个组件。所以此测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背板材料在户外的情况,增加光伏组件的寿命周期性能,提升整个行业光伏组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性能。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组件价格和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更要重视光伏电站的长期效益。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突围,还是需要采用高可靠性、高质量的组件来驱动更低度电成本的实现,方可摆脱对政策和补贴的依赖,真正实现光伏发电的内在价值。
基于对电站长期稳定发电的诉求,国内最早从五大电力公司开始,即要求采用以Tedlar?为基材的背板。在他们看来,尽管每平方米的单位价格稍高,但权衡全寿命的输出电力及电力衰减程度,使用经受户外30年验证的背板,长期投资回报及稳定性仍高于其它产品。杜邦?Tedlar?PVF薄膜是唯一经过30多年户外实绩验证的背板材料,即使在严苛条件下也能有效保护光伏组件,为确保电站项目实现最大发电量,助推产业"长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电站建设不能一味的追求造价低,质量是电站的生命,在八到十年收回投资成本后,未来电站的寿命有多长,收益就会有多大。"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的高可靠性为光伏长跑保驾护航,是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催化剂,更是保障投资回报的关键。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实现光伏电站25年全寿命期内的高效可靠运行,并通过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少的效率衰减,来降低度电成本,早日实现平价上网,为打造一个更光明的可持续清洁能源未来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