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会期|40+专场|100+媒体|500+参会
动力电池与储能新技术|电池系统|智能制造|电池回收
新型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粘结剂及添加剂材料
时间:2018年8月16日~18日
地点: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会议厅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指导单位
国家节能中心(中国)
主办单位
中华环保联合会/广东省节能协会
中国动力与储能电池及材料委员会/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亚太电池展组委会
承办单位
能源学人/南屋实验室/电池产业网
支持单位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同期举办展会
中国国际节能、储能及清洁能源博览会
2018第三届亚太电池展/第十届广州国际太阳能光伏展
会议背景
近年来,世界各国陆续宣布全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促使动力电池成为全球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最大引擎,预计至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总需求量和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54.9GWh和267亿美元。同时随着储能产业的不断发展,VR、无人机、智能穿戴以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将进一步带动全球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电池产业相关设备、电池材料也将大幅受益。
在全球对电池强烈需求的情况下,我国电池技术"后劲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我国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比较低。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9%。国际上一般认为,当研发强度达到2%时,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研发强度达到5%以上,企业才具有竞争力。二,产学研转化能力不足。虽然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与电池相关的科研成果发表,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难以直接满足公司对电池产品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研"和"产"不能直接对接。
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能源学人、南屋实验室、电池产业网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了从电池研发到相关技术落地产业化的整条服务链。能源学人和电池产业网将分别挖掘科研单位、企业的需求及遇到的难题,并帮助二者实现技术对接。对于非成熟化技术,将通过南屋实验室进行技术的改进,然后再与企业产业化对接。三方将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新能源产学研高速转化!
会议议程(以最终议程为准)
August 16 (8月16日) 会议安排 | |
第1部分:开幕式(上午) | |
8:30-8:45 | 相关领导致辞 |
第2部分:国内外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上午) | |
8:45-9:10 | 车用动力电池现状及发展趋势(宁德时代CATL) |
9:10-9:35 | 锂二次动力电池相关技术的关键性瓶颈问题(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
9:35-10:00 | 纳米能源材料的大面积制造及其器件(中山大学) |
10:00-10:25 | 锂硫电池的工业化(耐牛能源技术团队 杨浩) |
10:25-10:50 | 茶歇 |
10:50-11:15 | 光纤Bragg传感器(FBG)在锂电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德国留德中国物理学者学会) |
11:15-11:40 | 电池BMS管理新技术(企业待定) |
11:40-12:00 | 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国轩高科) |
第3部分:新型储能体系、材料及其新应用(下午) | |
13:30-13:50 | 高分子材料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中山大学) |
13:50-14:10 | 薄膜固态电池用于传感器无线充电(南京理工大学) |
14:10-14:30 | 锂金属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中山大学) |
14:30-15:50 | 钒(氧)氟磷酸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武汉理工大学) |
15:50-16:10 | 镍钴硫化物用于超快/高性能钠离子存储(中南大学) |
16:10-16:30 | 茶歇 |
16:30-16:50 | 锌基柔性电池(香港城市大学) |
16:50-17:10 | 高能量密度且循环寿命良好的水系镍锌电池(中山大学) |
17:10-17:30 | 用于高性能铝离子电池的二硒化钴/碳纳米(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August 17 (8月17日) 会议安排 | |
第3部分:新型储能体系、材料及其新应用(上午) | |
9:10-9:30 | 构筑正极-固体电解质界面缓冲层用于高功率密度固态电池(中科院化学所) |
9:30-9:50 | 与液态有机锂离子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相当的氨基(化)锂-硼氢化锂混合固态电解质(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
9:50-10:10 | 全固态锂离子微型电容器(大连化物所) |
10:10-10:30 | 全固态锂硫电池用高盐型聚硅氧烷基固体电解质(北京科技大学) |
10:30-10:50 | 茶歇 |
10:50-11:10 | 基于水/非水混合电解质体系的高安全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美国马里兰大学) |
11:10-11:30 | 原位液态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揭示锂空气电池工作新机理(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
11:30-11:50 | 磷基合金用于钾离子电池(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
11:50-12:10 | 碱金属阳极在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方面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第4部分: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 |
4-1离子电池用新型正负极及隔膜、粘结剂及添加剂材料新进展(下午) | |
13:30-13:50 | 高镍材料关键性问题的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
13:50-14:10 | 锂离子电池下一代正极材料的发展与研究(湘潭大学) |
14:10-14:30 | 议题待定(企业待定) |
14:30-15:50 | 通过调控表面晶格空位稳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科院化学所) |
15:50-16:10 | 硅碳技术(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研究所) |
16:10-16:30 | 茶歇 |
16:30-16:50 | 新型硅碳负极粘结剂(上海交通大学) |
16:50-17:10 | 硅基复合负极电级结构设计及储能机理的原位TEM机理研究(厦门大学) |
17:10-17:30 | 锂硫电池的工业化(耐牛团队 杨浩) |
August 18 (8月18日) 会议安排 | |
第5部分:离子电池隔膜、电解质材料前沿技术及电池回收技术(上午) | |
9:10-9:30 | 用于安全高效锂金属电池的阻燃电解液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
9:30-9:50 | 高压电解液(华南师范大学) |
9:50-10:10 | 耐高温、高压锂离子电池用新型锂盐的研究(厦门大学) |
10:10-10:30 | 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促进富镍NMC正极高电压循环性能 (厦门大学) |
10:30-10:50 | 茶歇 |
10:50-11:10 | 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及其资源循环利用(清华大学) |
11:10-11:50 | 圆桌论坛 |
11:50-12:00 | 会议闭幕 |
参会费用 | |||
价格类型 | 参会人数 | 服务内容 | 价格 |
国内企业优惠价 | 1人 | 纯参会 | 1980元/人 |
2人及以上 | 纯参会 | 1500元/人 | |
国外企业标准价 | 1人 | 纯参会 | 600$/人 |
2人及以上 | 纯参会 | 500$/人 | |
学生价(凭学生证报名) | 1000元/人 | ||
科研院所教职人员 | 1500元/人 | ||
亚太电池展展商优惠价 | 1500元/人 | ||
电池产业网会员优惠价 | 1500元/人 | ||
现场报名统一收费:2000元/人 |
峰会赞助 | |||
赞助类型 | 数量 | 是否可报名 | 价格 |
独家冠名 | 独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支持单位 | 6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会场桁架广告墙赞助 | 不限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椅背赞助 | 独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演讲赞助 | 4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视频播放 | 不限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资料袋赞助 | 独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参会证赞助 | 独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企业资料入袋 | 2家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峰会会刊广告 | 不限 | 可报名 | 详见赞助方案 |
会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为方便国内外嘉宾与演讲者交流,本次大会提供同声传译服务,参会代表凭身份证或者护照租用耳机,请提前做好准备。
四、合作及参会咨询
GBFASIA亚太电池展组委会/广州硕信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人Contacts:黄晓玲 小姐 Mobile:+86 156 2620 7760(微信同号)
咨询QQ:2144598994
部分嘉宾简介
1、孟跃中
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材料学院、化学学院和化工学院多聘二级教授;广东省低碳化学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生物分解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师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McGill大学教授A11anS.Hay,曾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第十八届(2016)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商业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孟跃中教授出版英文书籍5章;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了316篇SCI论文,100多件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美国发明专利。入选2014年至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Elsevier)。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有多项国家863计划重点、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节能减排"重大专项等50多项重大课题。
2、童叶翔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教育部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委员,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湿法冶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化学会秘书长和广东省科协常委。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能源与新能源器件,主要包括过渡金属纳米储能材料、光电催化材料、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2015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其中IF>10的论文40余篇,包括NatureCommun.,Adv.Mater.,JACS,EnergyEnviron.Sci.,Angew.Chem.Int.Ed.,Nano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SCI他引次数超过17,500余次,H-index=70;42篇论文入选ESIHighlyCitedPapers。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入选科睿唯安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2017年"中国高被引作者"。
3、杨成浩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2012年7月入选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广东省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获得者。主要从事原位拉曼/XRD表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在Adv.Mater.、Angew.Chem.Int.Ed.、EnergyEnviron.Sci.、NPGAsiaMater.、ACSNano、Adv.Funct.Mater.和NanoEnergy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1500余次,h因子为17。研究成果申请/授权美国和中国专利16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团队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
4、王先友
湘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博导。NationalAutonomousUniversityofMexico(UNAM)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JournalofPowerSources》、《物理化学学报》等杂志审稿人。国家"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材料等领域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新型化学电源与电极新材料、太阳能-氢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及其电极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重点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等40多个。获湖南省技术发明、湖南省国防科技进步和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0多篇,被SCI收录的论文14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授权14项,发表的论文有6篇论文成为进入全球前(ESI)1%的TOP论文。
5、夏永高
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研究员。2008年获日本佐贺大学能源-科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2011年,日本关东电化工业株式会社新产品研究开发部基础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2011年3月,以"春蕾行动"引进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任副研究员;2014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锂电池材料研究,研究成果多具实用化。
6、张桥保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助理教授,厦门市高层次留学人员,香港城市大学周亦卿研究生院优秀博士生研究奖(全校唯一),材料与工程学院优秀学生研究奖和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开发、电极结构设计、原位TEM/SEM机理研究、各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和纳米硅材料及其与碳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材料微观分析、以及这些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与电化学性能调控。近三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ProgressinMaterialScience》、《AdvancedEnergyMaterials》、《NanoEnergy》(5篇)、《Small》、《ChemSusChem》、《ElectrochemistryCommunications》、《JournalofMaterialChemistryA》、《ElectrochimicaActa》、《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等材料和电化学主流期刊上,共计20余篇,合作并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NanoLetter、ScienceAdvances等高影响力的杂志的文章多篇。受邀撰写过英文学术专著部分章节一篇;一作及共同一作中有四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被引超340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大学校长基金,福建省产学研引导项目和西南科技大学开发课题项目。
7、唐仁衡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稀有金属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硅碳技术。
8、赵卫民
厦门大学
9、夏晖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化学协会(ISE)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国家大功率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ScientificReports、MaterialsTechnology编委,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JournalofNanomaterials专刊编辑,主要从事全固态薄膜锂电池,超级电容器以及新型储能体系关键材料与器件的研究。重点探索高性能全固态薄膜电池的批量制备技术、三维电池结构设计,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区间、低自放电率及高倍率性能的全固态薄膜电池,为新一代固体电池在消费类电子、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军工航天以及能源互联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在AdvMater、NanoEnergy、NPGAsiaMater、AdvFunctMater、AdvEnergy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相关论文被SCI论文引用超过4000余次,授权美国专利1项,新加坡专利1项,申请中国专利3项。
10、徐盛明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精细陶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经清华大学党委提名推荐、江西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6月任命挂职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自2000年以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主题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环保公益项目课题以及及中核集团272铀业公司项目等30余项,其中有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建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和国家专用生产线,并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和中国核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2010)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4)等部级二等奖励5项,以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等三等奖2项。此外,曾获第四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2000)、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200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3)、第一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2003)以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5)等荣誉。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70余篇,被SCI期刊论文他引400余次)。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6件(其中已获授权专利14件)。曾应邀在"香山科学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清论坛"及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余次,并为AdvancedEnergyMaterials,ChemistryofMaterials;ACSAppliedMaterialsandInterfaces,GreenChemistry;Nanoscale;ElectrochemicalActa;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Hydrometallurgy;JournalofAppliedElectrochemistry等知名期刊论文审稿人。
11、支春义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副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到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工作,历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员(faculty)以及主任研究员(永久职位)。研究方向为可穿戴柔性电存储器件,包括多功能超级电容器,高安全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等。到目前为止,已发表有关SCI论文超过200篇,引用超过11000次,H因子为58,专利授权18项。2009年获得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CityUOutstandingResearch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