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占比超40%
可再生能源就业持续向亚洲国家转移,从2013年占比50%增长至2016年的62%,与此同期,欧洲占比则从19%降至14%。
全球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巴西、美国、印度和德国,就业岗位分别达到395.5万、105.8万、80.6万、62.1万、34万个,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40.3%、10.8%、8.2%、6.3%和3.5%。除去大型水电,依然是以上国家排名前五,分别达到364.3万、87.6万、77.7万、38.5万和33.4万,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43.9%、10.5%、9.4%、4.6%和4.0%。
2016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3.4%。光伏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96万,其中130万人在制造领域、63.5万人在建设和安装领域、2.6万人在运维领域;太阳能热水产业的就业人数连续第3年下降,2016年降至69万人;风电产业小幅增长至50.9万人,运维领域的增长抵消了建设和安装领域的下降。2017年年初,中国国家能源局宣布,到2020年,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投资2.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将新增1300万就业人数,是当前水平的3倍多。
巴西的可再生能源就业主要分布在液体生物燃料领域,达到了78.3万人,占本国非大型水电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的89.4%,占全球液体生物燃料就业人数的45.4%。
液体生物燃料、太阳能和风电产业是美国就业人数最多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占比分别为36.5%、31.1%和13.2%。太阳能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26万,比上一年增长24.5%,其中,光伏发电领域24.2万人,太阳能供热/冷领域1.2万人,太阳能热发电领域0.5万人。超过一半的太阳能就业人数来自安装领域。风电领域就业人数增至10.2万人,预计在生产税抵免政策推动下,到2020年将增至14.7万。
印度2016年的新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90万千瓦,成为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光伏行业占总就业人数的31.4%。预计该国2017年新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万千瓦,就业人数将有进一步的显著增长。
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维持了近年来的下降趋势,2016年比2015年下降了6%。其中,风电领域下降6300人,但仍是该国就业人数最多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光伏领域从2011年的峰值11万人降至目前的3万左右,原因是在此期间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从750万千瓦降至150万千瓦。
光伏引领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
截至2016年,就业人数超过100万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有光伏发电、液体生物燃料、大型水电和风电,分别为309.5万(占比31.5%)、172.4万(17.6%)、151.9万(15.5%)、115.5万(11.8%)。
光伏产业占比最高,而且增速强劲,2016年,全球光伏发电的新增容量达71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相比2015年增长了50%,就业人数也相应地增长了12%。
其中,中国的光伏就业人数约占全球的63%,2016年增长了17%;美国、印度经历了光伏市场的强劲增长,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24%和15%;相比之下,日本与欧洲的就业人数分别下降了20%和22%。除了装机容量增速放缓的原因,光伏面板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日本与欧洲等发达国家,比如价格便宜的中国光伏面板占据了80%的印度市场,欧洲的光伏制造商则因缺乏竞争力而被迫退出了市场。
逐渐放缓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过去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就业人数保持持续的增长,总人数增长了近270万。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不断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以及各国政府的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投资额的下降、运维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的变化,也使得近3年的增速持续放缓,巴西、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甚至已经有所下降。
不过,相比于传统能源产业面临的大规模削减就业的压力而言,可再生能源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趋势依然较为乐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总就业人数有望增长至2400万。
女性就业比例高于传统能源行业
由于女性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接受度更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女性就业比例比传统能源领域要高,但是依然低于全社会的女性就业比例。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针对全球90个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行业女性就业占比为35%。与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以上三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女性就业比例分别为28%、24%和26%。
一项针对超过1500家公司的调查表明,增加女性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后,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进入了更多的投资,在进行金融方面的决策时也会更多地考虑环境方面的风险。更多女性进入可再生能源就业市场,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近期,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清洁能源商业委员会(CEBC)和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开展了一项关于“可再生能源行业如何吸引更多女性工作者”的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工作形式和工作时间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方便女性更多地照顾孩子,将更能够吸引女性从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