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一户都不能少 浙江省联社打开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07-27     来源: 金融时报
本文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农信联社深入实施普惠金融工程,积极探索多元化和全覆盖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小贷扶贫、光伏扶贫、慈善扶贫等方面不断创新,仅信贷扶贫贷款就达45 81亿元,直接帮助7 16万户农户脱贫。


  近年来,浙江省农信联社深入实施普惠金融工程,积极探索多元化和全覆盖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小贷扶贫、光伏扶贫、慈善扶贫等方面不断创新,仅信贷扶贫贷款就达45.81亿元,直接帮助7.16万户农户脱贫。

  爱心卡

  低收入农户的“支付宝”

  围绕浙江“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浙江省农信联社加大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在原来扶贫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联合浙江省农办创新推出兼具低收入农户身份识别和扶贫小额贷款、扶贫资金代付、结算等金融功能的丰收爱心卡,将属于低收入农户的扶贫资金、涉农补贴等都归集到该卡,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支付宝”式便捷的金融服务,得到了中农办的充分肯定。

  衢江区华家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由全村所有低收入农户合作创办的,丰收爱心卡在衢江区发放后,考虑到该合作社抵押物缺乏、资金缺口大,衢江农商行创新采取集中授信的方式,将以丰收爱心卡为载体的扶贫小额信贷授信额度授予合作社,发放20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发展华家村的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该合作社累计获得该行贷款1295万元,共种植食用菌320多万袋、获利240余万元,除了有20多名低收入农民在园区务工以外,其余低收入农户可直接从合作社获得每户每年400元以上的分红,带动了低收入农户增收。

  从2015年末开始,浙江省农信联社就将全面推广丰收爱心卡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连续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金融需求调查活动,进村入户收集建档贫困户信息资料,基本走访了全省176万户低收入农户。在此基础上发放丰收爱心卡137万张,发放扶贫贷款45.81亿元,惠及全省78%的低收入农户。这期间累计投入农信干部员工1万多人次和制卡、发卡等成本近3000万元,做到精准入户、精准施策、精准投放,是近年来浙江农信行动最快、效率最高、投入较大的一项支农扶贫工作。

  光伏贷

  农民房创收的“发电机”

  早就听说光伏发电不仅能自用,还能享受政府补贴,节能环保又经济。但因手头不宽裕,椒江王大妈眼巴巴地看着邻居一家家安装上光伏发电,而自己家却一直拖着。当了解到椒江农合行新推出“光伏贷”时,她马上到该行申请贷款,很快就顺利成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的一员。“我所有费用4.9万元,全部是"光伏贷",自己没有用一分钱。”王大妈家屋顶面积40平方米,安装5400瓦的光伏发电系统,总投资4.9万元。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每年预计发电7000度,自用电价0.58元/度,按“国家补贴0.42元/度、浙江省补贴0.10元/度、地方补贴0.10元/度”计算,8年左右就能收回全部投资。而光伏板预计使用寿命25年,还清贷款后还能盈利不少。

  作为“造血扶贫”的创新举措,“光伏小康工程”在浙江省持续推广,通过光伏发电创收,增强了低收入农户自身保障水平,但较高的一次性初装费用成为低收入农户享受“阳光收益”的最大困难。为此,浙江省农信联社与省扶贫办、财政厅、能源局和电力公司等部门合作,创新推出了“光伏贷”产品。一方面,充分解决低收入农户的资金门槛问题。不仅采取“零首付”模式,同时考虑到并网后电费收入和补贴收入的滞后性,“光伏贷”首笔贷款到期日为贷款投放年份的下一年年末,还贷期间基本可实现贷款本息全覆盖,还清贷款后可长期净享收益。另一方面,为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贷款模式。以信用贷款、光伏股权质押为主,定制了包括整贷整还、分期还款等多种形式的“光伏贷”产品,具有“信用担保、专款专用、分期归还”等特点,贷款期限最长20年。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有61家县(市、区)行社推广了“光伏贷”业务,贷款余额9.92亿元、在当地市场平均占比达80%,累计支持农户1.75万户,不良率仅为0.01%。

  慈善行

  批量化脱贫的“造血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2年3月,浙江省农信联社与省慈善总会联合启动“浙江农信慈善基金”造血型扶贫基地项目,每年投入260万元用于开展慈善创投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批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积极引导和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项目覆盖全省11个市、18个县(市、区),涉及养殖业、种植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务创收等种类。

  瓯海森马万客丰瓯柑扶贫基地是“浙江农信慈善基金”造血型扶贫示范基地之一,位于瓯海龙头村,通过基地建设,不仅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民流转土地拿租金,还创造福利性就业机会,就近安排部分困难农民在基地工作。经过几年时间的长效帮扶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农民,推动观光旅游,融入文化元素形成多元产业,其造血扶贫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成为浙江省10个“造血型”扶贫示范基地之一。2016年该“造血型”扶贫基地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3万元,惠及96户帮扶对象。

  据统计,“浙江农信慈善基金”造血型扶贫基地项目实施四年多来,已投入专项资金1040万元,带动2062户贫困户进入“造血型”脱贫行列。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项目的实施为慈善救助基地化、项目化、基层化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省慈善扶贫工作,并在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同时,带动了农村困难群体脱贫致富。

  布网全省

  打通扶贫金融“血脉”

  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建好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尤为重要。多年来,浙江省农信联社不断加强偏远山区、海岛等地金融服务渠道建设,优化网点布局,补齐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短板,成为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的好帮手。目前,全省农信系统建有物理网点4200多个、金融服务点2.9万多个,布设ATM13466台、助农POS机16076台、助农终端11187台,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建制村,构筑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大力建设集金融、电商、物流、政务、公益等服务于一体的“丰收驿站”综合金融便民服务点4800余家,为农村百姓提供小额存取款、缴费充值、网上代购代售、便民服务、信息咨询等“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惠民服务,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针对低收入农户往往金融知识普及不够的情况,组织开展普惠讲堂、入户走访关怀等各类公益活动,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金融政策,举办“惠农讲堂”“电商梦想班”等创业培训,提升低收入农户创业能力,培育共生共荣的农村金融新生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