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广安市武胜县五家岩村村委会旁的光伏发电站,500块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成了村里一道风景线。“已经发电4万多度了。”村支书田仁均查看逆变器电表后说,自2月底并网以来,光伏发电已进账3万多元,“今年村集体可以增收了。”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从我国扶贫工作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广安市武胜县五家岩村敏锐的找准了光伏扶贫这个突破点。
五家岩村是一个贫困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找准产业扶贫路成了干部们的心头大事:搞乡村旅游,投入大见效慢;发展种养业,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直到去年11月,在对口帮扶的民建四川省委建议和指导下,光伏发电被提上台面讨论,五家岩村每年可凭此增收近10万元。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
笔者以为,光伏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是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光伏扶贫项目开启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转变,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从光伏产业角度看,实现了拉动产业发展、光伏应用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光伏和农业设施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合。光伏扶贫的理想结果就是,光伏农业设施上面使用光伏发电可以产生收益,下面搞种植或养殖,带动本地区更多人口就业。光伏扶贫只有跟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才会有长远的发展,光伏在扶贫的基础上也要进行功能拓展,一个是技术突破,还有一个是需求突破。农业永远都会有,把光伏和农业叠加起来,会产生附加效益,光伏扶贫是一个发展方向,也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