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光照需求与光伏发电矛盾何解?
本文摘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农村的农作物种植、创新技术应用也因地而异,不能盲目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也要懂得,什么样的农作物适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农村的农作物种植、创新技术应用也因地而异,不能盲目“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也要懂得,什么样的农作物适合种植,什么样技术可以推广使用。
一些杂志期刊中,我们常被日本、德国、英国等集中式的生产模式所深深的吸引:规模化的生产、现代化的科技应用、多元化的资源整合。
这样的模式其实很早以前国内就有应用,要追溯到1950年代~1980年代的农村公社,那时候国内的模式过于粗放,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比国外的要逊色不少。现在国外一些好的模式逐渐被借鉴,但对于国外的模式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因为它并不一定适合我们。
那么什么样的模式适合农村呢?
这几年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市场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在农村出现了“光伏农场”、“光伏农业大棚”等,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被多方看好,但同样存在些技术瓶颈,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农作物光照需要与发电的矛盾。假若处理好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光伏农场、光伏大棚,会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外宣布了一项新技术“农作物智能光照技术”,把光伏农场的发展空间迅速打开。该项技术采用现代科技可以分离植物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育种所需的约10%的可见光,并将剩余的光通过槽形发光器进行反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于发电。
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中,每种动物、植物都有它的生长、发育最佳规则,特别是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特定范围内的光谱,而农作物智能光照技术,可以测量出不同植物吸收的光谱,然后根据光谱数值设计光谱比,利用独特的薄膜技术分离太阳光谱,让每种植物类群能够精确吸收其生长所需的光谱。同时,还能有效的解决农场、植物大棚与光伏发电之间的矛盾。单从这一点上来说,农作物智能光照技术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光照条件下,还不影响光伏发电,真正做到把太阳能的利用“最大化”,实现种植与光伏发电友好结合。
就产业化角度而言这项技术还处于示范和实验阶段,大规模在农村实践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光伏发电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依旧不太亲民。
但是就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此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5年,或者10年“种地+发电”可能成为广大农户提高收入的一项新模式,农村致富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