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双重挑战之下 中国光伏企业如何海外扩张?
发布时间:2016-03-23     来源: 界面新闻
本文摘要:“亚洲完全可以在太阳能领域形成国际区域竞争优势。”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亚洲各国应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全球新一轮能源转型的机遇,实现本区域能源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艾莱光伏网讯:高歌猛进的中国光伏产量,在去年已跃升至全球首位。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下,加速将产能向海外转移,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现实选择。尽管面临的海外“双反”(反倾销、反补贴)阻力始终未减,中国光伏企业仍决定以亚洲地区为突破口,“抱团向外走”。
 
  “亚洲完全可以在太阳能领域形成国际区域竞争优势。”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称,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亚洲各国应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全球新一轮能源转型的机遇,实现本区域能源转型的跨越式发展。
 
  在全球光伏供应链各个环节,亚洲均处于统治地位。近三年,亚洲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量分别占比72.2%、99%、95%和92.3%。
 
  协鑫集成董事长舒桦解释称,中国的优势在于市场、全产业链和技术,日本在于技术和市场应用,韩国的优势是材料,台湾地区技术水平较强,南亚和东南亚具有成本优势,而中东的市场越来越大。
 
  努尔·白克力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中国将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在太阳能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包括分享太阳能产业发展经验,拓展多元化应用市场,特别是加快解决本地区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同时促进光伏制造产业合作,在更多地区建立光伏制造产业体系。
 
  201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1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约43GW,约占全球总量的1/5,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也迎来大幅增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3年增加一倍;组件产量达到43GW以上,同比增长20.8%;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超过100亿片和41GW。
 
  在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光伏产品产量暴增,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未来几年,光伏等产业的国际化将逐步成为新热点。
 
  伴随着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呼吁,国外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亦在大幅增加。
 
  许多国家已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至15%,到2030年提高到20%,德国、日本、美国亦分别计划到2020年将该比重提至到35%、20%、20%。泰国则计划到2021年该比重达到25%。东非和南部非洲,到2030年该比重达到40%。
 
  巴基斯坦信德省新能源处处长MehfoozAhmedQazi称,该国目前尚有7%的无电人口,存在500MW供应缺口,有较大的光伏产品市场。类似的情况在印度、印尼、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亚洲国家存在。
 
  这对中国企业极具吸引力。
 
  但中国面对的光伏产品出口环境并未改善,海外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日趋频繁,海外投资各种政策性壁垒明显增加。
 
  “这不是一家中国企业仅靠自身力量所能克服的,需新能源行业进行整合与协作。”舒桦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应抱团实施“走出去”战略,或以联盟形式提高新能源产业整体应诉水平,提高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3月22日,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及协鑫集成共同发起创立,旨在增强中国与亚洲太阳能产业的合作模式及融资创新。
 
  舒桦建议,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应联合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领先企业,在亚洲光伏有市场潜力和制造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共同建设光伏产业园。该园区可以得到地方政府在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同时能整合技术、人才、资本、资源,共同开发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
 
  新联盟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尽量打消海外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和产能转移的顾虑。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表示,“早期中国光伏产业也是依赖国外的技术、人才发展起来的,这一点现在同样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尤泓明称,“中国并不是在转移落后产能,而是将最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引到国外,推动全行业发展,并通过增加就业和税收方式促进当地经济。”
 
  天合光能去年的组件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海外建厂的步伐亦在加快。天合光能已确定在印度安特拉邦投资2亿美元,建设1.4GW电池片和1GW组件工厂,同时在泰国投资1.6亿美元,建设700MW电池片和500MW组件工厂,预计今年投产。
 
  截至去年底,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已投产和在建的电池产能达5200MW,组件产能达5710MW。
 
  “我们不担心中国公司来,我们更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某项交易,而是整个行业的发展。”塔塔电力太阳能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AshishKhanna反复强调产品质量问题,“只要产品质量过关,我们是欢迎的。”
 
  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建厂,除了迎合海外市场,产能“走出去”,还要规避“双反”,但普遍“水土不服”。
 
  “地点的选择很重要。”协鑫集成执行总裁邹西原称,其中不仅包括政治环境、财政政策和本国汇率的稳定性,还有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对当地风俗的适应等,后两者往往会被国内企业忽视。“国外签合同的习惯和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总拿着国内的一套去国外。”邹西原称。
 
  中国相关政府机构亦在资金层面助力光伏企业“走出去”。努尔·白克力称,中国将继续与亚洲开发银行开展合作,创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实现金融与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则对此予以积极回应,称该行“将加大对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投资,为亚洲地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中尾武彦称,亚开行每年有80亿美元的支持贷款,一半左右用于可再生能源投资。他建议亚洲各国在政策和规划上一致行动,加强亚洲区域太阳能产业合作,拓展各类太阳能应用市场,加速太阳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