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安徽安庆:光伏扶贫带来“阳光财富”
发布时间:2016-03-17     来源: 安庆新闻网
本文摘要:“光伏扶贫将村级资产、资源变成资本,破解了乡村脱贫难题。”3月12日,安庆市潜山县痘姆乡仙驾村党总支书记汪光宽告诉记者,光伏发电为村集体创造了财富,也为当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出新路子。
  
  艾莱光伏网讯:“光伏扶贫将村级资产、资源变成资本,破解了乡村脱贫难题。”3月12日,安庆市潜山县痘姆乡仙驾村党总支书记汪光宽告诉记者,光伏发电为村集体创造了财富,也为当地政府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出新路子。
 
  仙驾村背临古南岳天柱山,相传八仙晓渡吴塘堰时曾在此歇息,故名“仙驾”。素有“吴塘寻迹几徘徊,玉带萦萦天上来”之说。仙驾村人均耕地仅有0.5亩,虽然毗邻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却受交通不便、资金短缺和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外出务工是绝大部分村民的增收渠道,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
 
  去年8月,仙驾村率先对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在政策扶持和潜山供电公司大力支持下,村里建起了60千瓦光伏发电站,并于9月中旬并网运行。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半年来,累计发电2.98万千瓦时,创造效益近3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光伏发电年收益约6万元,扣除60%的还贷资金,村集体年增加收入2.4万元。此外,光伏发电使用周期长,维护成本低,银行贷款还清后,所有盈利归村集体所有。仙驾村从光伏发电中收获了“第一桶金”,村里的5户贫困家庭也由此走上了脱贫之路。
 
  “光伏扶贫是政府送给贫困家庭的‘聚宝盆’。”该村唐冲组村民唐千和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一一道来,“光伏电站受益25年,日常维护也不用我们操心,供电所全程免费服务,这种‘坐享其成’的精准扶贫项目,上哪找去?”
 
  今年61岁的唐千和是该村典型的“三无”(无经济来源、无劳动力、无发展能力)贫困家庭。1986年患眼球玻璃体混浊导致眼睛残疾,妻子也因疾病缠身先后6次做手术,夫妻俩先后丧失劳动能力,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陷入困顿。
 
  去年11月,仙驾村结合精准扶贫政策,为5户特困“三无”家庭申办光伏扶贫项目,唐千和享受到国家扶贫补贴和无息贷款政策的扶持,安装了3千瓦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每年可给唐千和一家带来3000多元的收入,不仅解决了夫妻俩部分医药费,还缓解了生活压力。
 
  “建一座光伏电站,帮助一户脱贫。”仙驾村党支部书记汪光宽满怀信心地介绍说,“今年村里立项为30户贫困家庭申办光伏电站,以‘保障兜底’的扶贫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贫困家庭享受到光伏扶贫带来的‘阳光财富’”。
 
  同时,村里还结合毗邻天柱山名胜风景区优势,挖掘“仙驾”由来的美丽传说,整合古村、古祠、古陶瓷,以及三国古营寨、太平天国驻军旧址和解放战争遗址等资源,开办田园风光、风景名胜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光伏发电,照亮了贫困村脱贫之路,使得神秘、古老的仙驾村,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一边享受着光伏发电带来的“阳光收益”,一边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开发旅游产业,兴办茶叶、瓜蒌、苗木合作社。仙驾村凭借精准扶贫东风,甩开膀子,摘掉贫穷旧帽子,铆足劲儿,奔向富裕新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