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仍欠火候:光伏产业如何“借东风”?
发布时间:2015-12-17     来源: 河北大学
本文摘要:各光伏企业应通过使用高品质材料和成熟的生产工艺,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等来保证光伏产品质量,进而才能建立和维护高科技、高品质的中国光伏产品品牌形象。
  
  艾莱光伏网讯: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复苏势头正猛,产业上下一片火热之景。但在向好趋势之下,依然隐藏着不少“危机”。国内光伏市场虽然一直在开发开拓,刺激政策接二连三颁布,但光伏市场一直处在“泡沫”阶段,很多企业大力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拖延着企业的脚本。那么中国光伏市场还“欠”着什么火候?企业等不到“东风”的情况下如何参与“借东风”呢?
 
  一、制定产业政策,开发国内光伏市场
 
  1.1、提高度电补贴政策和并网政策的执行力
 
  为了落实度电补贴政策,使其能够真正发挥扩大光伏应用规模的作用。需要政府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明确补贴资金的来源。目前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在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二是再次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财政部每年补贴给光伏发电的资金数量是有限的,增加可再生能源基金主要还是靠电价附加。国家既然下定决心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就需要在传统能源方面“做手脚”,即征收合理的碳税并适当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值。我国政府支持光伏发电的时间还不长,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且装机量大,只能利用光伏发电的社会效益,让传统的火力发电消费者拿出一部分钱来补偿“光伏电站为我国低碳减排做出的贡献”。第二,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电子结算平台体系,缩短光伏补贴结算周期,保障光伏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投资者手中;第三,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光伏补贴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第四,光伏装机的总体规模应适度压缩,提高卒「贝占力度,缩短投资者的回收年限。在目前光伏发电尤其是分布式光伏推广存在很多障碍和风险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投资回报率,投资者才有动力设法消除障碍、值得冒险一试。否则,如果投资回收期过长、风险和障碍又多,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就会陷入僵局,出现政策热、投资者冷静观望的尴尬局面。第五,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用户的初始投资给予补贴,补贴的形式可以采用税收优惠、直接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或者低利率贷款。
 
  为了避免出现随着光伏系统安装量增加导致补贴数额巨大,政府无力承受的局面并保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政府可以设定每年的补贴总额,通俗讲,就是先算算自己能拿出多少钱补贴给光伏。然后根据补贴总额设立年度补贴标准和光伏装机量目标,根据光伏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逐年下调补贴幅度,用一定数额的补贴带动更大的光伏市场。只要补贴能够及时发放,政府就己经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剩下的交给市场决定。
 
  为了提高并网政策执行力,一方面国家每并网一个光伏系统,应该给电网企业一定的卒「贝占奖励,这部分奖励从光伏补贴中扣除。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需要让电网公司有利可图,在当前光伏发电成本高、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如果补贴只流向了光伏企业和投资者,未惠及电网,这样的市场绝不会有突破性发展。我国光伏发电要推广应用,不能长时间无限制损害电网利益,形成一种各方都受益的成熟商业机制是调动电网和民众积极性的关键;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应尽快出台电网规划和调峰电源规划,并与光伏等新能源规划有效衔接,使得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避免由于盲目上马导致限电、并网难等问题的产生。
 
  1.2、适当提高居民用电价格
 
  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大幅提高居民电价会影响居民的口常生活,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对电价调整十分敏感,可能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二是中国目前居民电价低,但工商业用电的价格高,是居民和农业用电的两到三倍,国家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来实现分摊发电成本的目的。
 
  低电价政策的实行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甚至会违背国家实行低电价的“初衷”。用工商业用电价格补贴居民用电,增加了工业和商业企业的经营成本,这部分补贴出去的电费会反映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最终还是让百姓间接承担。百姓的总体生活负担并没有因为电价低而得到减轻,相反却有可能加重。因为电只是人们口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更多的是其他产品和服务。而且长期照顾居民电价会导致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越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电价低也无法激起民众的环保意识,进而加剧民众的浪费现象。
 
  适当幅度提高居民电价能够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增强它们的竞争力,降低对火力发电的严重依赖。Zo12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60%,将近80%火力发电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烟气污染和粉尘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连续出现雾霆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提高居民电价带来的新能源使用比列扩大、火力发电减少可以缓解环境压力,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总体上讲,提高居民电价是值得考虑的。
 
  1.3、完善光伏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和光伏业界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快建立和完善光伏领域标准体系,特别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其次,加强检测机构建设,使所制定的标准得以贯彻实行;第三,重视认证机构和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对于光伏发电系统和部件的质量监测和技术监督,从而规范光伏发电市场,使生产优质光伏产品的企业脱颖而出,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不达标的企业被淘汰。
 
  二、依靠技术创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制约我国光伏应用市场规模扩大的因素中,发电成本高,并网难等主要因素都需要依靠光伏产业技术进步来逐渐克服。
 
  2.1、提高光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制约光伏发电普及的主要障碍是成本高,光伏企业必须通过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进步来大幅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通过逐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使光伏发电成本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常规电力的成本,才能有大发展。这个问题适用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上游多晶硅生产环节,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我国虽然己经取得了多项多晶硅生产相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在综合能耗、副产物利用、装备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光伏企业应增加在这些方面的研发投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从而降低多晶硅成本,提高光伏产品质量。
 
  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生产厂商应通过改进现有的制造工艺、设计新的电池结构、开发新型电池材料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10l0,可使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下降4%。还要积极发展各类薄膜光伏电池和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硅光伏电池相比,薄膜电池具有原材料消耗少、生产能耗低、应用空间更广泛等优点,是未来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产业链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要掌握的核心技术有逆变器技术、并网技术等。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其效率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性能参数和产品质量决定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我国光伏企业应尽快研制大功率、高效逆变器,进一步降低逆变器成本。
 
  除此之外,提高光伏产品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的国产化水平、增强光伏系统集成能力也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应当引起我国光伏企业的足够重视。
 
  2.2、坚持政产学研之间的有效结合
 
  光伏技术研发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光伏企业应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人力资源优势,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工作。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基础研究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投入研发,以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长时间的积累。在当前绝大多数光伏企业资金链吃紧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对技术研发给予财政和信贷支持、税收优惠。同时国家应加大对光付产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国家级光伏技术研发中心,把国家层面的研究和企业的技术研发结合起来。
 
  例如,当前,减小光伏发电对电网冲击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另一种是研发大规模储能装置。智能电网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不稳定供能的新能源,提高电网的抗冲击和调控能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接入性,能够满足光伏系统兼具发电和用电的特性。
 
  为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问题,应用规模储能设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多余电力可以储存,“削峰填谷”,延长供电时间;二是将不稳定的光伏电力进行优化,形成稳定的功率输出,提高光伏电力的整体质量。
 
  三、培养光伏领域所需人才,提升产品质量
 
  3.1、人才培养
 
  人才是光伏技术研发和光伏发电推广的关键,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光伏发电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全方位培养光伏产业所需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培养基层的技术人员,便于光伏应用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并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3.2、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品牌优势
 
  光伏电站是一个工业系统工程,需要把各种各样的光伏产品设计组装到一起。制造环节中的任何一个质量控制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都有可能对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及寿命造成直接或潜在影响。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单个光伏产品有问题可以更换,如果是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就回天乏术了,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因此,保证光伏产品质量需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把质量管理延伸到材料的供应商,与他们一起构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各光伏企业应通过使用高品质材料和成熟的生产工艺,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等来保证光伏产品质量,进而才能建立和维护高科技、高品质的中国光伏产品品牌形象。
 
  四、小结
 
  (一)目前光伏发电难以大规模推广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较高,虽然光伏发电成本一直在下降,但是预期在2020年之后才能降低到常规电力的水平。基于我国的化石能源紧张状况和环境保护压力,我们绝不能消极的等待,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光伏应用市场。
 
  (二)虽然国内光伏市场在政府一系列市场激励措施的引导下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还缺乏长期稳定的激励政策和长效发展机制。同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光伏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很多制约光伏市场发展壮大的因素,这些因素靠市场自身难以消除,只有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或者以其它方式参与解决。
 
  (三)德国、美国、日本推广光伏发电的时间都早于我国,三国政府为推广光伏发电所采取的的很多政策措施都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但由于发展时间、发展模式、经济水平、房屋结构、电价水平、电网情况等不同,我国在借鉴国外相关的成功经验时,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四)破除光伏发电的高成本“瓶颈”,除了靠政府给予补贴外,还需要光伏企业运用技术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推动。在保证光伏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光伏系统价格和光伏发电成本是光伏企业的重要命题。理想情况下,光伏发电成本如果比火力发电还要低,电网企业将会积极收购光伏发电,并网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其他制约光伏应用市场规模扩大的因素也会变得相对容易解决。
 
  (五)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前途是光明的,然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推广面临着很多障碍,短时间内难以完全解决。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光伏发电。不断完善调整扶持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行,逐步扫清发展障碍,我国光伏市场也能像德国、美国、日本一样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我国光伏应用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光伏产业状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只是对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做了初步分析,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光伏企业的发展策略缺乏更为细致而精确的描述和研究;另一个较大的局限是,文中某些部分缺少数据分析做支撑,如我国离网光伏系统规模等等。今后一方面应该对政府在光伏发电推广中的干预程度如何把握,干预手段如何选择等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论文中某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如政府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