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扶贫再次缔造“合肥模式”
发布时间:2015-10-16     来源: 合肥晚报
本文摘要:“光伏扶贫已成为合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一个品牌,并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近年来诞生了无数个“合肥模式”,成为全国的样板。今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二个“扶贫日”,在扶贫这个大课题上,同样存在着“合肥模式”。记者了解到,合肥已有500户贫困户家庭受益于“光伏扶贫”,合肥首创的“光伏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
 
  能让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
 
  2013年,创造性地将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农民增收与光伏应用有效结合,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解困的扶贫新路径,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向“精准扶贫”的积极转变。
 
  推行之初,合肥市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选择5家农户进行试点,由财政全额出资为每户建设1个装机容量3千瓦的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接入户用配电设备,实现并网发电。供电公司与贫困户签订并网发电合同,按结算周期向贫困农户全额支付上网电费。随后,合肥市制定出台了《合肥市光伏下乡“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光伏下乡扶贫不少于200户,今年则增加到了500户,并计划到2020年扩大到4000户。“不要花一分钱,用电不花钱,还能卖钱,光伏真的带来好处。”肥东县居民张立功说,一笔账算下来,在25年使用周期内,扣除自用部分,农户可以年均增收约2500元。
 
  为了扩大光伏扶贫覆盖面,合肥市坚持财政全额买单,设立光伏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免费为住房符合建站条件的特困农户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此外,设立市级光伏发电投资公共担保资金,为光伏发电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其中对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项目,以个人收入等为信用条件,提供贷款担保。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扶贫的好处,不仅在于帮农民增收,还可促进城乡环境改善。预计,25年内可相应减少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约45吨。
 
  “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合肥的创举,很快见到了实效,而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以及其他兄弟省市予以高度关注,多次到合肥市调研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对光伏下乡扶贫工程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推动光伏下乡扶贫工程上升为国家层面推广的精准扶贫战略。
 
  “光伏扶贫已成为合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一个品牌,并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合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首批100户“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家庭电站自2013年10月份开始建设,到2014年2月底实现全部并网,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底,累计发电量261832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226442千瓦时。与此同时,合肥地区目前有2.3万个自然村、125.5万农户,其中贫困户约8.5万户,通过示范带动,按照50%的农户和70%贫困户,户均建设3kW家庭光伏电站计算,仅合肥市将需要193.35万kW光伏板、64.45万台逆变器,若在全国农村大范围推广,还将促进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安徽省其他地区,“合肥模式”得到了很好运用。2014年6月,金寨县首批1008座贫困家庭电站并网发电。随后,该县启动了第二批1000座电站建设任务。2014年11月,第二批项目也正式并网发电。目前,金寨县家庭电站数量居全国第一。金寨县开始筹建“光伏扶贫基金”,为贫困户贷款提供担保和贴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