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名企遇冷 政府出手相救:尺度引思考
本文摘要:过去八年时间,尚德电力从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大陆民营企业,到陷入严重资金链危机,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有人认为,尚德的破产,“政府无形的手”难辞其咎;也有人认为,政府在尚德的重整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2011年,是赛维,乃至整个国内光伏行业的分水岭。一位内部人士认为,除了欧美双反之外,企业管理层过分乐观地估计了形势,进而盲目融资扩张,也是导致赛维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此后,豪赌、绑架、爱恨纠结、救赎危局等字眼,成了舆论描述赛维与新余市政府之间关系的主流用语。
企业,尤其是作为地方经济支柱的大型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究竟该不该出手搭救?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去年接受媒体访谈时,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刘捷:我们考虑新余和江西的发展,对企业的负责任,我们是帮扶的态度,尽可能通过帮扶来协调银行、投资方、企业包括市场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度过难关。
在赛维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彭少敏看来,政府帮扶赛维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赛维,并没有一病不起。
彭少敏:关键是它有活着的能力,有活着的基础,它的身体没有大病,关键的部件没有出问题,它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技术领先,它完全可以在政府拉一把,就能活起来。
对新余市乃至整个江西省来说,赛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赛维病了,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究竟该怎么伸出去?又该伸多远?
新余市工信委主任李逸祥:省政府专门设立了赛维稳定发展基金,帮助赛维恢复生产,完成硅料冷氢化项目技改;协调债权银行提供流动性资金贷款和技改贷款,第三推动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第四是圆满完成了海外债务重组,化解海外债务违约风险;第五是留住了大部分生产技术骨干,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但在外界看来,江西省政府专门设立的“赛维发展稳定基金”、新余市政府帮扶小组进驻赛维等等,都是“企业绑架政府”、“财政兜底”的表现。
有人甚至认为,隶属新余市国资委的恒瑞新能源公司成为赛维的第三大股东,意味着赛维这一民营企业,在遭遇困难之后,逐渐被国有化。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彭少敏表示,这一猜测,曲解了帮扶的目的。
彭少敏:变为国有的话也就失去了帮扶的意义。政府帮扶只是引导企业,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企业的自救能力。
赛维集团总裁佟兴雪说,即便在赛维最困难的时候,生产在放缓甚至停滞,但工作仍在加强。而政府绝不是赛维走出困境的决定性力量。
新余市政府拉赛维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在外界看来,效果并不明显。至少,短时间内,赛维几乎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的可能。
赛维集团总裁佟兴雪:从经营角度,确实赛维恢复了,与前几年相比,大为改观,但是呢我们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生产恢复上,要恢复到几年的状况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所以我一直不说什么我们已经走出了困境啊,我们一定要小心翼翼,防范各方面的风险。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如此表达新余市对赛维的预期。
刘捷:按照市场的规律,政府不能包办,未来的赛维可能是新的赛维,它的赛维是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和满足股东的利益。这种发展和成长重新走上了快车道。
一度领先全球,又一度低迷的中国光伏行业,正在随着国内市场的兴起,逐步复苏。而这也为我们回望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有困难找政府”,对于同为纳税人的企业,一样适用,因此,不必苛责。只是,应该帮什么样的企业,帮助解决什么样的困难,应该有个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市场经济运行法则。企业依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搞经营,政府依法提供必要的服务,两者协同发展一方经济,解决一方就业,多点交叉而不重合,企业不任性不依赖,政府不撒手不包揽,这样的政企关系,谁不乐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