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烈日下焦灼的敦煌光伏产业
发布时间:2015-07-15     来源: 光伏们
本文摘要:甘肃敦煌,曾经的丝绸之路必经重地,如今在中国的光伏发展之路上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9年,中国第一次特许权项目招标就把项目落地于此。经过6年的发展,阳光充沛的敦煌已经累计建成了663MW光伏电站。
 
  每年数十个光伏研讨会中大部分越来越无聊,而光伏们希望将其中的一些会议变成有趣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譬如这次敦煌的会议,光伏们为您献上会里会外的种种见闻。
 
  甘肃敦煌,曾经的丝绸之路必经重地,如今在中国的光伏发展之路上也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早在2009年,中国第一次特许权项目招标就把项目落地于此。经过6年的发展,阳光充沛的敦煌已经累计建成了663MW光伏电站。2015年7月8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光伏电站质量标准与投融资风险管控研讨会”在敦煌召开,借开会的机会,光伏们再一次走入了这个旅游城市,此前针对敦煌电站的两次调研均在元旦后不久的冬季展开。第一次在夏天走进敦煌,感受到了这里阳光的强烈,长时间站在阳光下会感受到焦灼,同样,包括组件、电站业主、开发商、当地政府在内,这里的光伏产业也在经受焦灼。
 
  一座烂尾楼中的会议
 
  7月份的敦煌刚开始其旅游旺季,会议酒店难预定在所难免。会议当天刚好处于丝路怡苑大酒店正式开业之日,而这座酒店是一栋烂尾楼经过转手后建成的。质量和风险是这次会议的主题——当然这两个主题在每年中国数十次光伏会议中已经被讨论烂了,但是不管讨论再多,如果这个行业再不从行动中重视这两点的话,或许未来许多光伏电站就像这酒店的前身一样,成为烂尾建筑。
 
  房地产和光伏电站成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敦煌发展改革局局长贾兆杰介绍了这座城市在新能源已经实现的业绩:敦煌累计完成了663MW光伏电站并网,“敦煌有上千平方公里的连片未利用地,可以做至少两个千瓦千瓦级的电站基地”。由于限电严重,甘肃的2015年500MW指标并未分配给敦煌,而敦煌尚有507MW路条正等待备案。或许前不久批准的《甘肃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方案》对敦煌是个利好,敦煌在其中被分配了650MW。
 
  在现有的项目下,为了解决并网问题,国家电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了一座750kV的变电站,2座330kV升压站以及14座110kV升压站。首航光热和兰州大成都计划在敦煌建设热发电电站,分别为10MW熔盐塔式和10MW菲涅尔的CSP项目,另外又有3座50MW的CSP热电联供项目上报,在贾兆杰看来,未来将形成千瓦千瓦级光伏电站基地加CSP调峰电源的新能源结构,再配套甘肃第一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通道。这个理想规划看起来很美,但现实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中国电科院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试验)中心主任张军军看到了现实的严峻。他认为敦煌的光伏电力面临两个问题:送出通道和用电负荷。这座只有20万人口的旅游城市无法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新能源本地消纳,而甘肃本身的电网结构和送出能力也无法支持其电力外送。张军军在会议前一天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考察了附近的一座电站,发现当天下午只有不到50%的电力可以送出,另一件事情是讨论了敦煌的光伏十三五规划。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探设计研究院做的敦煌十三五新能源产业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敦煌实现第一个千万千瓦级的装机目标,也就是2020年前要完成10GW新能源电站建设,包括光伏、风电、热发电等,不管这个目标是敦煌提出的还是西勘院提出的,“敦煌十三五期间的新增装机目标,即使酒泉的±800投运后全部用于敦煌,也无法满足。”而关于敦煌的光伏限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业主表示,其实限电还是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结构冲突导致的,政府不愿意牺牲传统能源的利益来满足新能源的消纳。


 
  甘肃的大规模限电已经众所周知,但敦煌的电站业主仍然惧怕当地政府的批评,而不愿意让外界过多知道这里限电的情况。一家电站业主曾向媒体透露过相关电力送出的情况而在酒泉发改委会议上被点名批评,大概意思是大家都被限又不是只有你们一家。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敦煌的业主为何会被酒泉发改委批评。事实上,敦煌的名气不低于酒泉,但从政府关系上,敦煌是酒泉代管的县级市,敦煌的光伏电站向酒泉发改委申报核准。据光伏们了解,敦煌从酒泉市中独立出来成立地级市的呼声已久。而这种隶属关系也导致敦煌的多个项目在前期手续中就遇到阻碍,据了解,当地一座光伏电站在建成并网一段时间后才补完前期手续,有望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目录并获得电价补贴。
 
  光伏们记者在会议前后走访了当地几个电站,了解到当地的限电情况并不只是因为送出通道和当地负荷不够导致的,也有人为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所属电站的运维人员告诉光伏们,“我们看了下园区的电网结构,其实也能承受得了,但是甘肃省电网公司就是要求限发。”这位运维人员透露,当地电网公司之所以对光伏电站限负荷,就是“希望电站业主签署购电协议,把部分电直接供给用电大户、高耗能企业,并且要求电站业主让利。”据了解,当地电网公司在推动电站业主与中国铝业甘肃分公司等多家用电大户签署直供电协议,如果签署了协议,就多给20%的负荷。在7月8号,签署协议的电站可以分配到50%的负荷(也就是50%限电),而没有签署协议的只能分配到30%负荷(70%的限电)。而签署直供电协议的业主也需要对电费收入让利,“需要每度电让利0.3115元。”以光伏们考察的几个电站为例,20%的直供电部分每度电只能拿到0.6885元,即1元的标杆度电补贴减去0.3115元的让利部分。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运维人员估计,当地80%的电站都签署了类似的直供电协议,“我觉得省电网公司在用限电的手段逼着电站业主签署直供电协议。”
 
  几个电站负责人都在等待敦煌第二台330kV升压站的投运,“已经建好了,理论上投运后限电会缓解。”限电是个动态过程,在过去一年中,敦煌最好的时候是完全不限电,这种美好的时候在今年5月份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我看好未来不限电,330升压站会解决问题。”
 
  不管怎样,敦煌政府面对限电问题时也在积极得想出路。在张军军看来,限电也不是他最关心的——他同样认为政府和电网公司对限电的忧虑以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是值得认可的。作为电网公司重要的科研机构,张军军所在的单位更需要对电网的安全性进行技术保障。他分享了格尔木相关工作的经验,“2011年曾在格尔木做过一次性人工短路试验,6座电站中全部出现逆变器脱网现象,甚至有一座电站出现整站脱网事故,而当时正值风电出现大规模事故。”张军军所在的团队与当地业主和电力公司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入了对逆变器更全面的技术测评,到2013年再做相关测试时,脱网现象得到质的改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