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的平台化冲动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太阳能发电杂志
本文摘要:光伏行业的“平台”概念,开始大热。不过,雷声大,雨点小。
 
  光伏行业的“平台”概念,开始大热。不过,雷声大,雨点小。
 
  公开信息显示,近期多家企业均宣布了各自的平台建设计划,其方向既包括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包括最近很热的能源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行业的垂直化平台目前其实不乏成功例子,比如汽车行业的汽车之家和易车网均已在美国上市,钢铁行业的上海钢联也已在A股上市。
 
  这些行业平台的成功,似乎也具有一些共性,一是所属行业潜在的客户群体庞大,且相互之间有着高度的竞争;二是在平台的数据、内容等信息采集方面,早期均以人工采集为主,这似乎可以构筑一定的行业竞争门槛,避免商业模式被别人轻易复制。
 
  对于光伏行业的平台建设而言,除了还有包括平台的公共性如何保障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外,目前一些企业依靠自身资源“小打小闹”的做法,恐怕也远远不够。
 
  而在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售电测领域的改革,网上电力交易的电商模式正在成为可能。对于那些有意布局网上电力交易平台的企业而言,地方或许是一个突破口。因为从现有趋势来看,在未来的电力改革版图中,地方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
 
  “公共性”不足
 
  对于一个本身就以光伏电站投资为主业的企业而言,如何解决平台中自身利益与平台的公共性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个最应该被重视的问题
 
  对于各行业来讲,打造一个行业公共平台的诱惑力,似乎都是无法抵挡的。
 
  光伏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近日,包括彩虹精化、华北高速等企业,均宣布了各自的平台建设计划,其方向既包括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也包括最近大热的能源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
 
  不过,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对于一个本身就以光伏电站投资为主业的企业而言,如何解决平台中自身利益与平台的公共性之间的冲突,显然是一个最应该被重视的问题。
 
  而就上述企业对外发布的平台建设计划来看,其中不仅没有通过相应的设计来规避这种冲突,反而是将如何首先实现自身利益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仅此而言,上述企业虽号称要搭建行业平台,但本质上却更近似于是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
 
  当然,这些企业如此行事,或许也有难言之隐。毕竟,要新建一个平台,仅仅是获取用户背后,对应的就是巨大的推广成本。
 
  纵观一些较为成功的垂直化平台的例子不难发现,在用户获取方面大概有两个路径可走。一是花费较大的成本在平台的“内容”采集方面,通过独家的“内容”来吸引用户的黏性,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平台被复制的风险;二是将成本更多用在平台的推广方面,但这可能意味着后期营销费用“无底洞”式的增长。
 
  基于此,对于当前有志于推出平台的光伏企业而言,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资金实力、电站资源,以此慢慢为平台集聚人气,或正是这些企业的“算盘”之一。
 
  “平台”大热
 
  近日,华北高速发布公告称,其与其他两家企业共同推出的光伏平台公司已经注册完成。
 
  公告显示,该平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其中,华北高速通过全资子公司华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利科技子公司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瑞阳(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52%、28%和20%。
 
  根据该公司此前发布的公告,首期现金到位2000万元,后期根据平台公司发展需要,各方按股比以现金或资产同步出资。
 
  资料显示,上述光伏电站投资平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电站的投资、建设、管理;光伏电站设备的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发、销售。
 
  中利科技则称,设立该平台旨在为光伏电站项目打造一个专业化的投资管理平台,建立光伏板块的管理体系,业务涵盖前期开发、投资建设、后期运维管理等全产业链。
 
  除了华北高速之外,受近期“互联网+”大热的刺激,许多企业也宣称将打造能源互联网平台。
 
  彩虹精化则对外宣称,将打造能源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平台,公司计划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将新能源电站与互联网有机融为一体,致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投资和融资生态系统,实现绿色低碳生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