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中国光伏如何走出迷局?
发布时间:2015-06-18     来源: 中国经济新闻网
本文摘要:中国光伏业复苏乍暖还寒之际,6月初,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的第二次“双反”调查的反补贴初裁结果。业内预计,这次“双反”可能会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30亿美元的影响。
 
  迷途中的探索
 
  据了解,《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据此分析,全球光伏市场从以欧洲为核心区域逐步向亚洲转移,中国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中国光伏融资额2013年也达到235.6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21.1%,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融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容。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保利协鑫率先抛出扩产计划:打算在2014年年底将多晶硅规模从6.5万吨扩至7万吨,2015年则有望达到8.5万吨。而硅片的产能,也会从现有的12GW或增加至13GW。阿特斯太阳能的计划是将全部产能2.6GW提升至3GW。其中常熟为主要的扩产基地之一;晶澳太阳能则在原有电池产能2.5GW、组件产能1.8GW的基础上,均扩至2.8GW。
 
  汉能控股集团战略管理中心总监王会东表示,总体来看,全球光伏行业将逐渐步入良性的发展阶段。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促使光伏应用大范围平价上网时代的早日到来。
 
  正是产业链的不断提升,才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烦恼。
 
  “其实现在已有相当大的改观,国内市场也在崛起,现在市场一半是在国外,一半是在国内,硅料一半是来自国外,另一半也是在国内的。全球化的时代,你不能指望全部由国内生产硅料,全部在国内销售组件,这是不可能的。”曹寅对记者表示,我们在产品制造和组件这一块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早几年或许媲美不了一些欧美国家,但是现在中国组件的质量是相当好的,可以媲美欧美的一些一线组件企业,并且价格比他们便宜,对他们造成极大的威胁,从2008年以来,欧洲美国一直有组件企业在倒闭。
 
  林伯强则表示:“美国主要是卖技术的,真正卖设备的话,主要还是我们国家,整体设备我们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尖端技术上还有差距,比较前沿的还差很多。”而对于此次美国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试图征收高额税,在他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张,政府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力度肯定会加大,会出更多的政策来支持国内市场。转投国内市场算是明智的无奈之举,国内市场虽然无法保证光伏企业盈利大增,但培育国内市场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其实,在经过寒冬期的挣扎后,中国一些光伏企业目前正步入业绩回升期。阿特斯阳光电力、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已经扭亏为盈,英利绿色能源则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转亏。专家表示,经过几年的洗礼,中国光伏业已经具备了应对海外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加上光伏业正处于调整时期,再度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两年国内市场启动,而且态势良好,江苏就有一些用户在屋顶建了光伏电站,预计11年左右可以收回投资。国内市场巨大,特别是和农业大棚等结合起来,潜力很大。在国内市场崛起后,企业平衡好国内和国际出口业务,影响不会太大。
 
  王会东指出,未来,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良好的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企业,才会在光伏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
 
  国家在政策层面也一直给予相应的扶持和高度重视。
 
  根据2013年7月15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我国要建设14GW的光伏电站,其中大型地面电站为6GW,分布式发电为8GW。而今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80个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主要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重大能源工程等三大领域。其中,分属于清洁能源领域的项目多达36个,包括4个水电项目、2个风电项目和3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不过,对于处在国际贸易相对弱势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更好地熟悉和适应国际贸易游戏规则,通过生产和销售的多元化布局来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尽量减少损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