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光伏地面电站投资更需融资模式革新
发布时间:2015-01-06     来源: 光伏系统网
本文摘要:融资难仍是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2015年是否会出现新的融资模式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光伏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地面电站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了困难,对于开发者来说,首先就是融资难,据了解,目前我国光伏电站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高,一般都在8%以上,甚至达到10%、12%。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了解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前提下进行投资,不得不考虑项目暗藏的风险。因此,降低光伏投资风险、破解光伏融资难题、创新融资模式是发展光伏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在电价补贴和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下,太阳能发电将达到7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2030年以后,全国将不再需要新建燃煤电场,到2050年太阳能发电8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316万千瓦,装机总量同比增长达两倍,预计2015年光伏总装机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根据测算,如果要达到2015年35GW的光伏装机约需要3500亿元投资,要达到2020年100吉瓦的目标则需要约10000亿元的投资。可以说,市场无疑是广阔的,但如何合理健康的消化掉整个市场份额,对于整个行业目前来说却不容易。
 
  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收益,一种是通过建设电站获得工程利润,另一种方式就是出售电站,获得出售收益。第一种就是类似EPC公司作为电站项目的承建方,项目按照客户相关的要求建好,交付给对方。第二种转让项目权就涉及到一些金融工具的操作。转让项目股权绝大部分上都是溢价转让,这个运作模式也很清晰,上市公司通过支付预付款获得项目的股权,拥有了这个项目之后,去证券市场增发,募集资金循环使用。目前这两种收益模式是业内最常用最直接的方式,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光伏系统网记者认为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也可能会日渐丰富,让各方利益更加均衡。譬如说,可以借鉴项目融资中BOT、PPP及融资租赁等模式的优点并结合光伏产业投资项目的特点,创新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
 
  从目前来说,在国内投资光伏行业是充满机遇的,尤其是投资其中相对成熟、大型、稳定的地面电站,更是机遇无限。但是机遇也伴随着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政策风险、金融风险、运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就光伏地面电站具体而言,目前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融资年限与电站投资回收期不匹配、并网和限电、电费结算不及时、抵押或集团信用担保成为必须,以及光伏电站资产流动性较差,回收期长等原因导致。
 
  早在2014年5月的光伏发电银企沟通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就指出,金融机构要与光伏企业合作,研究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融资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措施。而光伏发电企业在会上也提出了自身相应的需求,主要包括:简化审核程序,缩短时间;贷款条件优惠一些;在担保和质押方面更灵活一些,推广项目融资模式等。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当前最关心的还是融资方向的问题。
 
  融资难的现状依旧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光伏产业对创新型商务模式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俨然已经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北京国观智库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月认为,如何降低维护成本,如何提升项目融资性等投资人非常关注的问题,可以通过权威机构对电站进行标准化来解决,标准化的立足点在于把金融对电站的要求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标准体系可以为投资人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分的标准,为建立市场化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商业环境提供基础。此外,建立健全的保险(放心保)体系也是必要的。
 
  可以说,融资难已经成为各位光伏相关人士心中的一大重要问题,地面电站是否能迎来一次更蓬勃的发展春天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融资模式的革新,2015年光伏地面电站的发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创新有效的融资模式呢?值得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