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光伏会否成为第二个汉能?
发布时间:2015-10-2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本文摘要:9月25日,凯盛1 5GW铜铟镓硒(下称“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安徽蚌埠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占地约40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不过这似乎不是最紧要的问题。
 
  “时间点还没有确定,因为刚签约,还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蒋洋表示,项目计划一期投资建设300MW,但具体何时动工,何时建成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项目进展目前我们还在细化,不能为了压缩时间而忽视质量”,蒋洋表示。
 
  上述凯盛员工表示,目前蚌埠1.5GW的一期项目正在进行一些环评、安评方面的工作,具体何时投建仍未可知,“毕竟这是第一条生产线,一些设备、技术都要从德国方面引进,包括员工的培训等,可能都要费一些工夫。”
 
  据悉,尽管凯盛在江阴的5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于今年1月就已经签约,但也一直迟迟没有动工建设。“蚌埠一期300兆瓦是我们建设的第一条生产线”,蒋洋亦向记者证实,等蚌埠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江阴的项目才会陆续开建。
 
  “我们计划做到10GW”,蒋洋表示,按照长远规划,未来凯盛在CIGS薄膜电池项目计划建设目标为10GW。不过,蒋洋同时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CIGS式巨大风险
 
  目前国内除了上述中国建材旗下的凯盛江阴及蚌埠两大CIGS项目,在此领域深陷迷途的就剩下山河日下的汉能了。
 
  本报记者通过多个渠道证实,汉能位于广东河源的CIGS项目仍然陷于困局。其原计划今年10月底彻底完成调试,但这一工作因为技术瓶颈难以彻底突破再次时间押后。
 
  另一方面,汉能早先宣称要在河北曹妃甸和青海海东分别建设的两套CIGS项目,早已成为过眼烟云。
 
  “完全都是没有的事情了,他们的工厂大门自年初以来就是紧闭的。”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证实称,汉能青海300MW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早在2014年就获得了包括能评、环评在内的多项关键手续,但汉能一直在忽悠,根本没有真刀实枪的干,反而借此从青海“骗走”了不少上网指标。
 
  事实上,按照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晶硅路线本身就是主流。
 
  放眼全球,目前走CIGS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并不多见,很多都已经相继停产退出。其中,台湾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在2010年建设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也于今年8月25日被宣布关停。除此之外,台湾的正锋新能源、新能光电以及韩国SK集团投建的HelioVolt项目,均已停止生产。
 
  在此背景下,凯盛却豪掷百亿元押宝CIGS项目。
 
  “薄膜是走差异化路线探索出来的一条路线途径,薄膜不是不可以发展,是可以发展,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转化率低、后期的回收污染等”,一位中概股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不看好薄膜太阳能的发展。
 
  对于类似质疑,蒋洋表示,不能说薄膜本身出了问题,是晶硅发展太快,延缓了薄膜上升的势头。从长期看,薄膜有先天优势,环保和能耗方面的性能都优于晶硅。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薄膜的转化效率落后于晶硅,但是必须动态来看这个问题,因为薄膜技术一直也在进步,未来薄膜超过晶硅也是有可能的。
 
  蒋洋表示,凯盛一期300兆瓦CIGS薄膜电池项目并不存在市场竞争问题。“300MW的产量不是很大,一期项目主要是自我消化,用于中建材内部的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蒋洋称,凯盛目前也在做一些光伏工程总包业务,下一步CIGS薄膜电池还打算用于农业光伏领域。
 
  但上述光伏企业高管认为,原来硅料价格高昂的时候,薄膜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现在硅料价格已经大幅下滑,这些优势也没有了,所以薄膜在近期10年左右不可能会成为主流”,他表示,薄膜轻便、易弯折等特性在一些独特的环境下也有应用市场,但只是一个补充,不可能大规模应用。
 
  但蒋洋并不担忧项目未来的市场风险,在他看来,薄膜和晶硅有各自的市场,薄膜更适合应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以及农业光伏领域,并且CIGS薄膜电池具有弱光性,可以应用在光照条件不太好的地区。蒋洋表示,目前CIGS薄膜电池的价格与晶硅电池趋同,加之两者有各自应用的市场重点,不存在市场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