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汇媒体 > 正文
谁为多晶硅行业摘“帽子”?
发布时间:2014-03-27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本文摘要:  国内多晶硅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双高之下,国内鼓励多晶硅发展方向与取消降低退税政策相互矛盾。          2009年,国务

  国内多晶硅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但“双高”之下,国内鼓励多晶硅发展方向与取消降低退税政策相互矛盾。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对国内多晶硅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将多晶硅产业纳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双高”范畴。受此影响,多晶硅行业所享受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被相继取消。

  时隔5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市场的整合,国内多晶硅行业已呈现出新的面貌,不仅产业能耗大幅下降、副产物实现循环利用,更成为国务院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信息产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国内多晶硅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可以说38号文“双高”的使命已经在多晶硅行业发展初期履行完毕,但尚未摘掉的帽子正如同“紧箍咒”般禁锢着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势头。

  目前,这顶“又大又沉”摘不掉、或者说无从摘掉的帽子,已经导致国内鼓励多晶硅发展方向与取消降低退税政策上,出现相互矛盾的问题。同时,被自家缚住“手脚”的多晶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被严重削弱,成为我国新能源提速发展的一大羁绊。情势虽愈发严峻,但行业内却普遍认为多晶硅“摘帽”并非易事,那么,谁能为多晶硅行业正名呢?

  多晶硅生产是节能工艺

  “多晶硅行业发展至今,技术路线已经是第四代西门子改良法,但仍有人认为多晶硅是‘双高’行业就有些言过其实了。通常持这种观点的人,多与其所掌握和了解的基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数据不无关系。”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教授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说,“用在第一代改良西门子法时期存在的问题说明现在多晶硅产业水平是非常落后和不理智的,国家有必要对这种认识和看法进行引导与纠正。”

  朱黎辉介绍,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企业没有掌握关键的多晶硅生产技术,能耗确实较高,但随着生产技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2013年国内多晶硅综合能耗水平已从2009年的200-300kwh/kg下降到130-150kwh/kg,还原电耗也从120kwh/kg下降至60kwh/kg,下降幅度达50%以上。目前,国内多晶硅的各项指标均领先全球水平,几家多晶硅企业也都位列全球多晶硅行业的领军位置。

  “现在行业不怎么提‘双高’了,而国内多晶硅‘双高’的问题在2011年工信部也已经给出了调研结果。”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所副所长王世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说,“国家工信部曾在2011年派遣数十位专家,兵分三路对分布在各省的主要多晶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从反馈的结果来看, 90%以上的企业倒闭停产,仅存几家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的多晶硅厂商,如保利协鑫、重庆大全、新疆特变等,经过行业整合的国内多晶硅状况彻底发生改变,行业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明显。”

  “以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国内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为代表,其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还原电耗已下降至45kwh/kg以下。这种耗能水平换算的万元产值耗能比小于1吨标准煤,多晶硅生产已经是典型的节能生产工艺。”朱黎辉说。

  多晶硅并非高排放行业

  据记者了解,多晶硅行业发展初期,的确出现了企业短视牟利以及政府监管的漏洞,给部分只追求利益,忽视环境的小多晶硅企业以可乘之机。

  目前这些企业经过市场整合后,已经全部被淘汰出局,但是遗留给社会的负面影响却依然存在,这给当前多晶硅行业发展蒙上巨大阴影。

  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环保监管力度增强以及企业成本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生产线副产物的处理情况。将副产物重新循环到系统中去,再通过烧制气相白炭黑或水解中和排放,不仅完全实现闭路的清洁生产循环,也减少原料的投入,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非常明显。

  “企业通过实际行动已经完全实现了闭路循环,污染很小且完全可控,希望社会改变过去陈旧的认识和思想,看到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努力。” 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我们在江苏徐州的多晶硅生产厂,整个厂区生态非常好,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欢迎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尽快到基层进行调研考察。”

  “高排放”也并非多晶硅产业本质,这从国外多晶硅企业很少外迁也可见一斑。从国外多晶硅产业发展历程看,多晶硅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并没有将多晶硅产业外移,反而出台大量的税收、研发等优惠政策,扶持本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以美国海姆洛克(Hemlock)为例,在2008-2011年间,不仅获得了美国政府达到7.46亿元的各种资助,同时还享受到非常优惠的电价支持。

  “‘双高’是我国多晶硅产业幼稚阶段,因个别企业不规范行为产生的不和谐声音,应充分给予纠正。”朱黎辉说。

  企业国际竞争力遭削弱

  目前,国内尚存的11家多晶硅产业已经完成了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行业发展规划看,2014年,国内多晶硅企业可为市场提供12万吨多晶硅原料,解决国内80%以上原料需求。从行业五年规划看,国内多晶硅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将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多晶硅的崛起应该让国人感到骄傲。”接受采访的朱黎辉不止一次提醒着记者。他说:“国内多晶硅行业不仅打破了之前由几大国外企业控制的行业格局,而且技术革新与成本控制也都走到了世界的前端,并且出现了领军全球的多晶硅企业,这是非常值得国人骄傲的成绩。”

  “国内多晶硅发展势头强劲且良好。以排名全球第一的保利协鑫为例,多晶硅成本与品质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可以用三个”1/3”来说明:按每吨单位多晶硅计算,投资成本已是过去投资的1/3;生产成本是过去成本的1/3,品质也比过去的产品提高1/3。”朱共山说。

  但是,行业人士分析,国内多晶硅所具备的优势,在遭遇国外低价倾销政策与国内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政策的双重压力下将丧失殆尽。调整多晶硅出口退税率是大势所趋,是重新认识多晶硅产业,还多晶硅产业以公平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扶优扶强、规范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这一手段并不存在中小多晶硅企业死灰复燃的可能。目前破产、停产的多晶硅成本普遍在33美元/千克以上,即使出口退税率达17%,其成本仍在27美元/千克左右,在现有的16-20美元/千克的价格水平下,仍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对拥有80%以上市场份额的11家多晶硅企业却意义重大。这些企业是未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力,调整出口退税率,可增加优势企业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优胜劣汰的升级,达到多晶硅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国家取消降低多晶硅出口退税犹如关闭一扇市场的大门,不仅把差的企业困在其中,好的企业也被难脱其身。恢复出口退税政策,只是需要国家搭建一个与国外平等竞争的平台,其他的交给市场和企业家就行。”朱共山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