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德国能源转型成功之道
发布时间:2014-12-24     来源: 光伏产业观察网
本文摘要:德国能源转型何以如此成功?有什么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地方呢?

  整个2014年,对能源行业关注的人们一定在各种媒体报刊上看到了足够多的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介绍、评论和展望。最扣人心弦也是人们问得最多,一定是这样一个问题:德国的能源转型何以如此成功并享誉世界,而中国又该如何从中学习,找到自己的能源转型特色之路?
 
  德国能源转型计划庞大复杂,看上去雄心勃勃,却也颇受人质疑:德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新能源发电比例超过35%,2022年将放弃所有核电站,到2050年基本实现能源生产“碳中和”,可再生能源要占到电力生产的80%,在总能源消耗中要占到60%。同时,将有500万部以上的电动汽车在行驶,智能环保建筑将使得建筑供暖能耗下降一半,而海上风电装机也将达到2500万千瓦。
 
  十年来这些目标体系不仅争议不断,也屡次修改。但时至2014年底,其中最有象征意义的标志,德国整体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28%,而在德国的整个东部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7%。至此这与十年前制定的2020年全德国达到35%的目标只有半步之遥。德国取得的能源转型成就几乎已经为世人所公认。
 
  仔细打量德国的能源转型计划,不难发现其根本的立足之处就在于:能源转型不是技术变革,而是生活理念的更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风能与光伏基地的布局,海上风电发展的比例,电动汽车的规模,智能建筑的改造,这些新生事物的发展目标与状态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心态:这里面包含着无数复杂的设计和处心积虑的概念更新,德国人持续地用笃定的信心和专业的耐心不断地对整个模型进行调整和试错。
 
  而创新,几乎是这种改革心态下无可避免的最有力产品。
 
  有人比较过德国式的创新,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创新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与传统已有产业和技术的结合和改造,而尽量避免颠覆式及革命式的应用。此类创新的最大好处是从总体上节省了社会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
 
  比如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07到2029年整个欧盟的新能源载体要翻倍,对电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输电网和配电网更加智能,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更加快速和庞大。在这个前提下,需求侧管理DSM(DemandSideManagement)和主动配电网的技术不断被引入,其核心就是通过灵活的电价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能源消费需求。
 
  在一些示范性项目中,人们可以在家庭里安装一个监测应用,通过这个应用,接受到来自电网中心调度室的数据处理结果,居民可以通过模拟时钟看到未来12小时内预测的电价,用红色,黄色,绿色来表示电的价格变化。在允许的范围内,用户可以自己通过智能手机提前决定启用哪些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电网的用户可以从电网得到的实时信息,制定更为灵活和复杂的管理策略,而在电网的控制端,也可以根据对用户用电的反馈,提早计划各个不同能源载体的接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