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我国光伏仍须要国度战略性支撑
发布时间:2014-11-20     来源: 谷瀑环保设备网
本文摘要:中国在全球光伏电站安装量占有50%,中国光伏企业仍需要国家层面战略性支持。

  从中国光伏产业诞生之日起,“两头在外”便成为它无法摆脱的困境。全球已经安装的光伏电站约有50%产自中国,但其中只有很少为中国所用。当中国光伏企业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发展壮大后,它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在这场全球性的竞争中,“世界工厂”的宿命正离它越来越近。
 
  全球的太阳能光伏市场总体会不错,最近欧洲传来很多负面消息,比如补贴下降等等,我认为,不要从负面去理解,要想为什么下降?规模越大,越市场化,补贴会越少,这是好事儿,这个行业开始由政府驱动,变为市场驱动,太阳能离第二个春天也就不远了。
 
  但是,这种干扰不可能长期存在,最后还要整合起来,未来终端市场越来越集中,对供应商有质量要求、资金要求、管理要求,小企业或者不规范的企业,很难进来。而且它们的资金渠道已经被断,上市不可能了,因为市场已经成熟,缺乏规模的小企业将会出局,但它们出局的时间比较慢,可能要经过两三个周期,只有实在耗不下去的时候,才会选择离开。
 
  2011年,行业内有很多盲目的行为,短暂性的供远大于求,但高库存是一个暂时现象,现在已经大幅缓解。由于生产成本的压力,进入低谷的多是生产型企业,以及那些对市场变化准备不足的工程商和分销商。
 
  对于国内的生产型企业,已到了该转型的时候。成本控制是一个大核心,同时需要加深内功。以前疯狂的扩产中,管理抓得不细,花高价格请来的人才和购买的设备,在危机面前都没有发挥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建立国际品牌的企业,建议他们继续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并加大投资品牌,不要让这种优势在危机面前丧失。
 
  光伏组件类企业的产品太单一,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总结来说,在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进行成本压缩,在品牌和研发要加大投入。当然,行业内还有另外一个论调说并购海外的项目公司和工程公司,我的判断是并购容易,管理和融入很难。需要很强的运作能力,要有团队积累,与其在上面花精力,还不如做好最擅长的生产、研发和品牌建设。
 
  未来太阳能发电会非常有前景。现在出现的供大与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供大与求,而是需求没有被挖出来。一是还没有真正的并入电网,比如说我有一个别墅,想装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像欧洲国家,我自己用太阳能发电自己用,用不了的电可以并入电网,卖给国家,不够用的时候,再从电网里买,这种在中国还实现不了。二是还在靠政府吃饭,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商业化,这些都要靠时间去解决。
 
  中国光伏企业从来不缺少地方政府支持,但在当下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它最需要的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支持。值得高兴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在行动。而对分布式电站的大举推进,正使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越来越清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