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阳光产业。光伏正在在撬动能源革命。崛起的中国
光伏产业在经历风浪后仍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它的再度复苏正在打牢立足于内需市场的坚实根基。这一切都意味着光伏新政的实施正给这一阳光产业带来蓬勃生机。
在这样的时候,振兴光伏的热情和社会期盼都在高涨。也许您会觉得光伏已经恢复了足够的产业自信。
其实,并非如此。
近年来,一些曾一度领先并在国际上颇有盛名的光伏企业,境况凄惨以至于凋零破产的屡见报道,曾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人们的扼腕叹息,并给光伏产业的发展投下了不少阴影。
这些企业巨头投资光伏产业为何也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震惊之余,稍加深究,笔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这些企业的“雪崩”几乎都是在新一轮的技术改造中,意在急剧扩张,由老大晋级霸主,以致盲目引进庞大项目,但无力消化,重负难支,随之引发债务链断裂,技改无果所造成。表面看来,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自量力,过度自信,以致狂妄迷失的结果,似乎可以归结于自信或自负。
其实,真理稍加偏差就是谬误。自信的过度就是盲目,是根子上的对真理的不自信和陷入了对谬误的迷信。所以说:这些企业如过眼云烟般的瞬间败落,与其说是因为过度自信,不如说是由于陷入了对谬误的迷信,更加确切。
由此可见,对中国的光伏业界来说,必须克服盲目,建立理性自信。整个产业亟待从实践中总结,在科学与理智上加强,切切不可错过当前的自我教育、培养信心的极好时机。
盲目调整与技改迷失引发部分企业“雪崩”
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回忆一下近几年在产能过剩、“双反”外压和污染耗能代价不堪承受下,我国光伏产业直面困难、抓住机遇所进行的这一轮重大技改中的潮起潮落,企业沉浮。
从近几年的实践和当前的结果来看,这轮技改无疑是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曾经令人心悸的四氯化硅污染消失了,这种曾被人谈虎色变的光伏业硅材料生产的有害副产现在已变废为宝;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经受挫折考验后,靠技改创新、产品更新、质量提高,成本降低,再度焕发生机、增强了自立自强的市场竞争力。
可是,相对于这些再度崛起的企业,那些最初对技改最为高调、投入最为气魄,跨度最为惊人的光伏领军企业,为什么却一朝雪崩,居然败北在这轮技改之中呢?这中间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众所周知:对光伏产业来说,此轮技改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消除四氯化硅的环境污染并降低成本,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抓住当前市场契机,对产能进行调整。
当时,业内人士和不少专家对形势的认识是清醒的。
他们的基本共识是:技改要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对多晶硅几种主要生产工艺的技改和技术引进上必须具体分析,把握准确。
其中,西门子改良法产品质量高、综合成本低、技术成熟,市场占有80%以上,为我国主打工艺、居生产的主项和长项;硅烷流化床法为美国长项,质量尚可,综合成本与前接近,但固定成本高,流通成本低,易于规模生产,但技术不成熟、安全性差。冶金法在我国工艺进步快,有优势,但设备损耗大、产品质量偏低、不稳。
利弊权衡之下,经济可行的技改方案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工艺路线:西门子改良法的前期和主要反应装置设备可以保留使用或改造利用,无需大量投资。而主要技改的方向是采用冷氢化处理或其他成熟技术对四氯化硅进行闭路循环处理加以利用,采用并完善流化床工艺以取代固定床,提升多晶硅生产的品质和设备利用效率。也就是说,这轮技改应该是一次有底气的学习、借鉴,并做到有度投入,最终收到预期成效的明智之举。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认识和工艺路线的正确。
这几年来,凡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善于利用西门子改良法对主要设备加以改进,将主要投入放在冷氢化闭路循环和流化床工艺的引进和创新性消化改善上,这样的企业基本上突破了市场低潮期的减产、亏损和资金困境,迎来了市场的转机和今天的新发展。
与此同时,过去在市场短缺情势下一时疯长起来的,工艺落后、产品低下又无力改进的企业,大多被淘汰出局。这也是产能调整的大势所趋。
可是,令人扼腕的是,那些特大企业却盲目自负,在调整与技改之路上迷失,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原来,这些企业的掌门人,理性不足,野心有余,他们置有识之士的良言忠告、合理方案于不顾,利令智昏,狂想着借市场低潮来一次抄底扩张,把他们此轮技改的标的竟压在了大搞产能扩张以谋取市场垄断上。
他们凭借立项便利、融资优势的自身优势,借技改之名,行扩张之实,深怕错过别人压缩产能之机,大破大立,把本可以利用的设备废弃不用,引进快上超规模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他们背弃了此轮技改的正确方向。
其结果是投入数以百亿的资金,引进的设备却是废弃了的设备。而等到急需引进冷氢化和流化床关键装置和核心技术时,或是财力不支,或是得不到成熟技术,又没有消化的能力。于是,庞大引进的项目濒临烂尾,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使企业在市场好转时已无力恢复生产。这样的企业如骨鲠在喉、奄奄一息,怎能不雪崩破产呢?
究其破产的根源,企业的不识时务、妄自尊大,盲目决策,其骨子里是精神的空虚,没有真正的产业自信。
产业自信的底气——提高技术研发实力与自主创新力
没有产业自信,也就没有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自主创新力,在产品的质量提高和更新换代上就会陷入被动与无所适从。
所以说,衡量产业自信,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视和研发投入。
在这方面,最近的一份调查得出的数据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与德、美、韩、日等国相比,我国近年在自主研发方面只能望其项背。研发资金投入的占比很低,甚至是某些国家的“零头”,这令人不敢相信。
不可否认,这两年“双反”的压力、市场潮落造成产能过剩和企业亏损,必然影响到技改投入。
这几年,西方国家在对外摆出挥舞“双反”大棒的姿态时,对内则同时减少和取消光伏补贴,几乎并不着意于以此刺激国内硅料和组件的加工生产和产能扩张。
相反地,在貌似深严了壁垒,实则提高关税的淫威施加下,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只好强压盈利空间,向西方国家供应光伏硅料和组件。
可以说,这种掠夺式交易转嫁了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的成本,却几无代价地实现着光伏发电在自己国家的普及使用,巧取豪夺了别人血汗付出的成果。
由此可见,这些国家使用“双反”的目的,并不在于保护本土光伏产业的生产力。他们老谋胜算的是以此要挟并压价,从而向境外掠夺现成的生产力,以更低的成本集中发展光伏的高收益高科技高端产业,实现本土的光伏利用和能源清洁消费。
近年间,德美等“双反”叫嚷最凶的国家,硅料低端生产和光伏电池组件加工企业虽始终低迷不振,并不见积极扶持,却边“双反”边依然仰赖这类产品的进口,成功推进着“屋顶计划,现已达到了可以取消电价补贴的地步,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双反”暗藏的是什么心计!
然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大大加大了对光伏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倾尽全力占领科技的制高点,并且他们高调宣称已经研发出光伏二代乃至三代新产品,这其中的“心机”则不难洞察:他们玩的是更高明的“智取”,通过知识产权的垄断,巧取豪夺,建立他们的光伏霸业,而不需付出多少物质资源。
这种高明的“智取”使不少企业陷入迷惑,并暗暗接受了他们带有恐吓意味的诱导,瓦解并动摇了与之进行产业竞争的自信。
市场竞争的根本:企业的理智判断和软实力
当前,我国一些光伏企业可谓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有些企业本身就缺少对光伏研发的投入和参与,近年又来被西方的更新换代的警示信息打压的心神不定,所以在与对手的交易中,不知深浅,摸不清西方急于推出所谓新一代产品的玄机,而总是对自己生产的“一代”产品自惭形秽。所以在对手施加“双反”压力之时,几乎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
有的企业原来对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尚有想法,有些基础。可是一听说西方在二代、三代上已抢占先机,哪管他们是不是成熟,是实是虚,就先挫了锐气,就不思竞争,干脆坐等引进,不再投入扶持自有研发,结果一直在画饼充饥。据说,这些企业有的已承诺了不少项目,套取了不少资源和利益,却仍徘徊迷途,举棋不定。
还有一些企业,迷信于一些国家的掮客宣传,轻易接受了所谓的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捆绑式配套引进,结果砸入了巨资却见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或是迟迟尝不到对方的成熟之果,或难以承受高额的专利索取。于是,这些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欲罢不能的困境。
总之,这些企业并不是输在了“一代”产品上,而根本原因是这些竞争对手至今并没有真正拿出可以在综合成本、综合效益上满足其本土市场且成熟的“二代”“三代”产品。这些企业也不是输在新产品的研发无能上,因为他们在同步起跑时,就做出了放弃。
他们是输在了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缺乏产业自信与创新动力,并且丧失了完全可以与之同级较量的勇气。
与此同时,在产品更新上,对待国际争论持理智清醒,在产业创新上善于思考,实干巧干的企业,他们针对不同的市场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依据所长,对所谓的各代产品,如晶硅、聚光、薄膜等光伏电池都分别做了进一步研发,取得了相当成果,深度拓展了自己的国内外市场。
由此可见,在市场竞争中,产业自信十分重要。如果缺乏自信,市场的话语权和物价杠杆就会被对手操纵,获利的天平就会向对手倾斜,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会陷入迷失,以致于让蓄谋已久的对手主宰未来。
产业自信的灵魂精髓是民族、文化、道路自信
产业自信的建立,是一个科学理智、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自觉认识过程。
光伏产业也是这样。产业自信的建立虽然说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由于资源保护的紧迫、能源革命的逼近、内外市场和民生需求的期待,它的建立更应及早着手。
当前,特别要警惕的是:1,对本土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不做科学分析;不相信科技队伍的自主创新力和学习借鉴的独立判断,从根本上看不清我国光伏产业跻身世界前列的方向道路和实力所在。
2.固守陈腐观念,即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哪怕引进二流设备或淘汰工艺亦有效益,盲目相信西方巨头和一些掮客对其不成熟工艺及设备的夸大宣传,非理性引进不成熟的设备。这是文化上的肤浅和短视,是对经济开放的误读。.
3,骨子里的金钱膜拜使得企业的决策思维僵化,将金融融资视为企业生存的根本。只相信钱能通神,买来技术、管理、人才,买来一切。于是,这样的企业看不到企业发展的真正的物质精神条件和力量源泉,丧失了如何驾驭企业的能力和自信,对资金的支配变成了被资金支配。于是,当资金困难和债务链断裂时,企业就陷入泥潭,无术回天。
总之,没有找到产业的立足点,没有认清产业发展的时代土壤和力量源泉,特别是光伏产业自身更需具有的品质,这就是当前一些企业没有产业自信的重要原因。于是,笔者深切的意识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产业自信的精髓和灵魂。光伏要发展,企业要在光伏的新一轮科学发展中找准位置和发挥作用,就要提升涵养塑造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