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欧盟努力尝试引领全球来对抗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经济危机的到来削弱了商业需求,并且一些成员国因为担心竞争力和成本问题,欧盟对于减排已不再雄心勃勃。
“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削减40%,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经过多方博弈,欧盟《2030气候能源政策框架》最终于当地时间22日出炉。
不过,与此前呼声较高的“至少减排40%,可再生能源占比30%”的雄心壮志相比,该目标相对保守。在多方看来,欧盟似乎有愧于“全球气候变化领导者”的角色。
坚持低碳经济之路
在欧盟委员会看来,2030年气候和能源政策框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欧盟的经济和能源体系朝着更具竞争力、更安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框架指出,到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削减40%。具体而言,要求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内的成员将必须实现较2005年水平减排43%,体系之外的国家必须完成减排30%的任务。
欧盟委员会认为,只有坚持这一减排幅度,才能确保到2050年欧盟减排80%的目标最终实现。与此同时,框架也决定了欧盟在未来的国际气候协议谈判中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与传统能源消耗相比,欧盟委员会建议,应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至少要达到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27%。此目标仅作为欧盟的约束性指标,并不对各成员国做出强制要求,各国可根据自身的偏好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能源体系改革。
有分析指出,此次欧盟2030年的气候和能源政策框架既为投资者提供了监管的保证,也给各国提供了协调的方法,还将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新标被指太保守
尽管40%的减排规定较之7年前制定的“2020年减排20%的目标”翻了一番,但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40%的目标太过保守。比如,一家环保组织就在得知报告结果后,失望地表示,40%的减排量太低了。
实际上,此前所提出的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20%(较1990年)的指标,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早在2012年就已经实现。因此,诸如英国等一些国家,就建议欧盟委员会能够将2030年的减排目标定得更高,比如减排50%。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和人士希望目标不必那么雄心勃勃。欧盟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GuentherOettinger)此前曾提出35%的减排指标。
面对欧盟内部的争议,欧盟气候专员康妮·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回应道,基于目前欧盟的经济环境,40%的目标已经很“激进”了。
近年来,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压力重重。欧元区持续低迷的经济环境使得目前欧盟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低于2007年水平,因此,对于欧盟来说,经济复苏才是第一要务。
“40%的减排量对于欧盟来说是最具经济效益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体现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赫泽高强调,“如果其他地区也能够以同样的雄心应对气候变化,那么世界范围内的减排将会有显著的改善。”
此外,欧盟官方还强调,40%的目标必须将严格通过“国内措施”来落实。这就意味着,各成员国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购买减排指标,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
分歧依旧存在
正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对欧盟此次减排指标的出炉欢欣鼓舞时,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能源价格坚挺使欧盟竞争力大幅下降,页岩气革命中的美国对欧盟优势明显,因此欧盟更需注重经济发展。
而且,在欧盟内部,对于这样一个多方折中后的减排指标与可再生能源占比,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积极的践行者。比如,作为欧洲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波兰就曾三次否决欧盟减排目标。而在去年11月华沙气候大会期间,波兰政府还举办了一场高级别的煤炭行业大会,以作“无声的抗议”,其“消极减排”的态度可见一斑。
而对于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而言,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开始“哭穷”。就在该框架公布的前一天,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在德国《商报》能源会议上称,德国转向新能源会使其自身走向所能承受的极限,因为德国公司和消费者每年要负担240亿欧元(约合1971亿人民币)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这一负担对德国而言,压力有点重。而且,加布里尔还强调,能源转型有可能会使德国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但是这也会导致德国显著地去工业化。因此,不排除默克尔第三任政府时期会收紧对新能源的补贴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