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陈继霖的“个人发电站”一年时间发电2550度,其中上网1600度。
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取代集中式光伏电站成为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这已经是光伏行业逐渐形成的共识。而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中,居民屋顶发电不可或缺。
在日本,40%光伏的市场为居民光伏系统。去年,上海闵行区居民陈继霖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设备,并成为上海首个拿到光伏发电购电费的人,从而受到多方关注。如今一年已经过去,陈继霖一年来的收获和感受,对于关注居民光伏系统发展的人来说,无疑有着参考借鉴的意义。记者日前再次来到陈继霖家,了解设备的运行和收益情况。
收益符合预期
陈继霖自家的顶楼阳台上,放着自制的木头支架,11块长宽约1.5米的光伏面板平铺其上,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成了他的“个人发电站”。记者到陈继霖家中拜访的那天,这个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恰好满一年。陈继霖说,一年下来自己基本上没怎么管过它,任由风吹雨打日晒。
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逆变器和智能电表清晰地记录下这个小电站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总计发电2550度,其中上网1600度,自用950度。
陈继霖用这些数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600度的上网电量,电力公司根据相关政策,以上海地区0.477元/度的脱硫标杆电价来收购,这部分的收益是763.2元;自己家庭用电量处于上海居民阶梯电价的第三档,即0.977元/度,那么自用950度电,等于省下来928.15元。
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出台的《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分布式发电项目实行“按照发电量进行电价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为0.42元/度。陈继霖告诉记者,尽管政策是去年9月出台的,但电力公司在给他补贴的时候按照全年的发电量来结算。这样一来,他的电站一年发电2550度,得到补贴1071元,现已由电力公司拨款到账。
三个数据叠加,就是这个光伏电站一年下来带给陈继霖的总收益:2762.35元,而他对整套设备的投资在仅1.5万元左右,这意味着他可以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收回成本。陈继霖表示,今年的发电量和收益,比较符合自己的预期。
过去两年,我国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去年确定下来0.42元/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体现了政府对发展国内光伏市场的巨大决心。“光伏电板的寿命一般在20~25年之间,越早回本自然收益越大。”陈继霖说,现在政策的保障下,收益已经有了稳定性,接下来就看这套设备到底能工作多久了。
地方补贴缩短回本周期
记者曾于去年6月采访过陈继霖,由于当时国家发改委的分布式发电补贴价格尚未出台,因此在计算收益时没有把补贴收益考虑在内,得出回本周期在8~10年。如今,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扶持态度进一步明确,这让个人光伏电站的回本周期大大缩短。
实际上,如果算上地方补贴,回本周期还可以再缩短一些。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市政府拟在国家补贴基础上额外补贴0.25元/度,期限为5年。这对像陈继霖这样已经安装了分布式光伏设备的人,和其他计划在未来安装的人来说,显然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消息属实,那么陈继霖的回本时间将缩短到5年以内。同时,考虑到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一旦出台地方补贴政策,周边地区的补贴政策或将以此为参照并跟进。据了解,目前上海个人安装家用光伏系统的案例已有20余个。
实际上,全国不少地方版的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已经面世,尤其以华东地区热情最高。浙江省在国家规定的0.42元/度补贴标准基础上再加0.1元的省级补贴;安徽合肥市在国家基础上,对企业的分布式光伏补贴再加0.25元/度;嘉兴中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享受国家、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还能享受连续3年上网电量0.3元/度的专项补贴与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元/瓦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电价相对较高的地方,分布式光伏系统拥有者获得的收益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