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不科学
发布时间:2013-09-18     来源: 光伏产业观察网
本文摘要:近期,分布式光伏技术不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政策青睐的新宠儿。无论是美国加州的Solar Initial计划,还是我国最新出台的分布...

  近期,分布式光伏技术不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政策青睐的新宠儿。无论是美国加州的“Solar Initial”计划,还是我国最新出台的分布式光伏鼓励政策,都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形式对其实施补贴。许多媒体还聚焦了一些“从交电费变为领电费”的案例。在光伏甚至整个新能源市场因欧债危机和贸易争端而士气受挫时,分布式光伏仿佛成了一个新的可持续增长点。

  毋庸置疑,分布式光伏技术的推广有可能降低电力消耗的污染物排放,而根据发电量进行补贴、多发多得的模式也比金太阳等装机补贴可能更有效率。然而,和大型光伏太阳能发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而现行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补贴模式,也被逐渐证明存在极大的无效率隐患。

  在刚刚结束的北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年会上,有学者指出,加州为鼓励分布式光伏而推出 “Solar Initial”计划,这虽然鼓励太阳能资源匮乏地区的装机,却抑制了太阳能资源优良地区的发展。该研究还更进一步指出,受该计划推动而形成的装机分布和最优的装机分布大相径庭。如果继续照搬“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补贴模式,我国的分布式光伏鼓励政策很可能耗资巨大却无法有效鼓励光伏利用技术进步。如此看,在设计针对分布式光伏的鼓励政策时,必须要针对分布式光伏的特点设计,避免重蹈其他国家政策设计错误的覆辙。

  和大型光伏发电厂一样,分布式光伏同样存在不可预测性和波动性两大特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全球新能源政策重发电技术而轻利用技术,致使储能和快速调峰调频调度技术等一系列新能源利用关键技术进步缓慢,发展严重滞后于新能源发电技术。光伏等新能源技术的发电成本远低于利用成本,而决定市场份额的,却是技术的利用成本。这就造成了很多国家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在受到十数年的补贴后,仍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

  和大型光伏电厂相比,分布式光伏还面临另外一个关键性的技术约束,那就是目前的信息和配电网调度技术尚无法有效将屋顶光伏纳入电网系统进行统一调度。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大型光伏电厂接入输电网,参与输电调度不同,其位于客户端。但是目前配电网的调度技术还非常不成熟,无法有效对这种类型的发电进行调度。与此同时,配电网和输电网相比,也缺乏足够的备用供电机组来调节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波动。分布式光伏附加用电的不确定性比大型光伏电厂更高,再加上居民和商业用电行为监测和数据交互技术成本高昂,这些都造成了配电网层面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无法参与调度。所以,所谓“余电上网”在技术上无法实现,而根据所谓“余电”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经营者进行支付,只会鼓励分布式光伏的装机,而无法让配电网调度和储存等技术的利用享受到补贴。因此这一政策和传统的价格补贴一样,无法让光伏发电在可见的未来成为一个不需要政策扶持的、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光伏价格方面,欧美式的以标杆电价+固定补贴+豁免新能源发电经营者承担供电责任的模式,对光伏发电经营者进行补贴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这种价格机制忽视了价格波动受用户供电稳定要求和新能源波动之间矛盾的影响,也无法体现输电和储能等资源的稀缺性,致使其失去了指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面对十年新能源政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检讨和调整。以加州为例,新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被要求承担稳定供电的责任,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将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带来的系统成本转嫁到造成波动的发电厂成本上,使得市场价格更准确地体现新能源发电和利用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价值,也使补贴能有效地激励各环节技术的协同进步。对分布式光伏而言,此类政策重塑也迫在眉睫。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蓬勃,在面临欧美双反的压力下,开发国内市场、鼓励分布式光伏利用是正确的。但相关配套政策一定要建立在对分布式光伏利用技术的正确理解上,要符合经济规律,牢牢把握“利用新能源是为了降低电力使用的污染排放”这一中心目的,使鼓励分布式光伏的财政支出切实有效发挥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