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巴菲特难治“光伏病”
发布时间:2013-04-15     来源: 青岛日报
本文摘要: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亟须政府、企业尽快摒弃投资冲动和规模躁动,以足够理性、智慧的灵魂指引果敢前行的脚步,而不是穿...

   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产业,亟须政府、企业尽快摒弃投资冲动和规模躁动,以足够理性、智慧的灵魂指引果敢前行的脚步,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否则,面对重债压身的 “尚德们”,巴菲特难救,神仙也难救

  末路穷途的尚德,眼下正急于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么,这根“稻草”会是巴菲特吗?

  曾经贵为中国光伏 “教父级”企业、光伏产能全球第一的无锡尚德公司,自2010年开始连年亏损,到今年3月已无药可救,突然发生了戏剧性一幕:“股神”巴菲特的身影似幻似真地出现了,在4月初发表的一份收购报告中,巴菲特显示出收购尚德电力的意向。

  虽然仅仅是未经证实的意向,国内光伏企业的反映却出奇亢奋,在美上市的太阳能板块一片大涨,其中尚德电力4月9日涨幅高达29%。

  可即使传言为真,巴菲特凭一己之力,真的能够拯救中国光伏产业吗?答案令人失望:国内光伏产业重病缠身,如果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接受大手术,这一诞生不久的朝阳产业恐怕会在未来的岁月中,长久地带病前行。

  从 2005年开始狂飙突进,到2010年中国光伏企业总体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不过用了短短五六年时间,但此后光伏企业全面亏损、万马齐喑,所用的时间更短,到现在不过两年光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这种大喜大悲、过山车一样的发展路数,会给整个产业造成重创。

  回头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国内钢铁、水泥、轮胎、风电、光伏等大批传统、新兴产业,纷纷上演这种荒诞剧,即使在国家三令五申加快转型升级的呼喊声中,发展路数至今没看到根本性转变,深思起来,主要病根有二:一是脱离市场需求的投资冲动,一是埋首低端产品的规模躁动。

  仍以光伏产业为例。国内光伏企业九成原料靠进口,九成产品靠出口,中国市场基本没有启动,可就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该产业以火箭般的速率大干快上,据统计,2011年全国光伏企业262家,去年降至112家,超过一半的企业被迫退出,但即便如此,去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仍是2009年的七倍。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严重依赖欧美市场,于是,当欧美国家祭起“双反”大旗时,国内光伏业便哀鸿遍野。

  与钢铁等行业一样,我国光伏产能主要集中在组件生产、太阳能应用产品等产业链的中下游,在原材料提炼技术、生产线核心关键设备制造等上游环节大都依赖进口,仅在中低端领域简单重复形成巨大生产规模,始终在扮演“搬运工”、“组装工”的尴尬角色,外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制于人。

  可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国内光伏产业前途黯淡,巴菲特逆势出手也并非没有可能,因为其投资秘诀之一就是“当别人害怕的时候,你要变得贪婪。”此前,他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已收购美国两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同时持有当地一家太阳能发电厂49%的股权,这些投资行为表明,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产业仍被看好。

  对于国内光伏业来说,另外两个消息更振奋人心。其一,国家针对光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出台相关政策,着力拓展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仅为45万千瓦,到去年已达450万千瓦。其二,前不久,超过1000家欧洲光伏企业要求欧盟委员会放弃对中国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

  事实上,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本该有更为乐观的前景,但在新一轮竞争中必须摆脱路径依赖,除了要有蔚为大观的产业规模,更要有傲视群雄的高新技术,才不会从天堂瞬间跌落地狱。进一步而言,在我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诉求下,必须克服“规模依赖症”,并从产业链上下游通盘运营,特别是在产业链的中、高端孜孜以求,才能如期达成战略目标。

  “行走太快的时候,要坐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新时期的产业发展进程中,我们已没有太多的资本重蹈覆辙,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页岩气,这些朝气蓬勃的新能源产业,亟须政府、企业尽快摒弃投资冲动和规模躁动,以足够理性、智慧的灵魂指引果敢前行的脚步,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否则,面对重债压身的“尚德们”,巴菲特难救,神仙也难救。

分享到: